半個月前,本欄題為「騰訊700蚊再追夢」,估不到上周三,日資證券行野村立即出了份全城最牛的750元目標價騰訊(700)報告。報告內容沒有甚麼驚天地泣鬼神,只不過老調重談,指騰訊是買入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好的工具。
過去十年,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報告有兩份,一份是2007年神華(1088)的101報告,當年正值牛市尾聲,瑞銀分析員將神華目標價,由35元調高近兩倍至101元,報告出街,股價單日飆升24%至58元。惟剎那光輝不是永恒,及後神華亦見頂玩完。
做分析員,調高目標價並冇不妥,但如在短時間內急劇調整,只反映一個現實,就是你無能,以前完全睇錯了。還記得當時分析員的理論是,「神華是中國最好的煤炭公司,理應較同業享有溢價,A股最貴的煤炭股是西山煤電,當時估值約60多倍PE,那麼神華應該有75倍PE,目標價就是101元了。」明顯地,當時分析員並非以基本面分析來設目標價,而是以市場氣氛及同業不合理的估值來譁眾取寵。
另一份驚嚇報告,是2012年9月,里昂出了份比亞迪(1211)只值0.41元的報告。當年分析員假設比亞迪2013年全年只賺6,500萬元人民幣,假設市盈率有12.3倍,比亞迪只值0.41元一股。當時比亞迪股價約15元,及後股價跌至13元,就展開報復式反彈,以昨收報54.45元計,足足反彈數倍。
以PE來計目標價並冇不妥,但當時比亞迪每股資產淨值仍有超過10元,今年業績不濟,不代表公司永遠淪為破產價,0.41元的目標價,亦是一個經典。
回吐一成可先買一注
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列舉上面兩個例子,是想帶出除非有一份神級騰訊報告,否則現階段騰訊應該未炒完。吳家順兄昨日在專欄中表示,會分段小注沽騰訊,筆者功力較淺,且沽空手續複雜,倒不如等調整夠,撈底分注買更好。
至於何時是入市時機,筆者統計過去兩年,騰訊錄得較明顯的六次跌幅,每次高位調整介乎10%至18%,調整時間多於一個月內完成。假設騰訊於上周五在646元暫時見頂,回吐一成可買首注(約581元),再跌至550元(高位回吐15%)買第二注。如果唔跌的話點算,當我上面廢噏好了。
王昇
本欄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