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往往是傳統的敵人。還記得隱形眼鏡剛面世時,人人爭着戴,一下子戴眼鏡便成為老土的代名詞。直到多年後,港人開始認識「泰八郎謹製」、日本傳統眼鏡技藝,一下子手做眼鏡又成為潮物。當年有份見證此熱潮,由不甚考究以至平均月買兩副的葉玨鴻(Kevin),更認為日本的手藝質素最好。「款式看似千篇一律,但用料的實淨度及論經典程度,大品牌的機做眼鏡無得揮。」現年35歲,任職財務總監的他,即使已擁有過百副珍藏,心,還是想繼續儲下去。
記者:雷福財
攝影:梁志永
現年35歲的Kevin,任職財務總監,可說是名眼鏡癡,看自己的眼鏡,也愛看別人的。甫見面,便詢問記者的眼鏡是否「掌」(日本手做眼鏡品牌),確定後又道出它值得欣賞之處。中學階段已晉身成「四眼仔」行列,他表示小時候無得揀,父親帶他去配的都是不知名的金屬眼鏡,其後又開始轉攻一些知名大牌如Gucci,大學畢業後開始投身社會,試過為了形象戴着隱形眼鏡上班,卻撐不住一天。Kevin:「我的工作常常要面對大量文件及數字,戴成日最後眼都乾,於是便去配一些大牌子眼鏡,但戴了不久已開始變形,因那些金屬框做工不夠實淨,於是便開始物色其他品牌。」
2007年遇到了日本福井縣手做架六大職人之一的佐佐木與市,也是人生第一副手做眼鏡,自此更樂此不疲地研究及搜刮,適逢當年也是泰八郎高峯期。「當時我只買他的Crossover系列,如Number(N)ine、Uniform Experiment等,當年一出便賣晒,足足搵了一兩年才成功託一個朋友於日本買下。不過多年來,他已難以有當年咁受追捧:其一是太濫,由以往一年一次的聯乘到幾乎一季一次;其二是質素下降,鼻托位竟有高低,的確幾離譜。未知是否金子眼鏡畀得太多定單,一個人去做便會出現此情況。我經常都仲見到尊貴視力同泰八郎互乘嗰批眼鏡成日都賣唔出。」論質素最穩定還數小竹長兵衛,用料最堅硬則數正義作,可惜一個已離世、一個已退休。愛之深、恨之切,原來用作看待手做眼鏡也能如此。
旅行不忘掃眼鏡
泰八郎、佐佐木與市、正義作、小竹長兵衛、井戶多美男、恒眸作、白山眼鏡等,對港人早已不陌生,也是Kevin的主要收藏對象。而本地專門引入日本手做眼鏡的上目眼鏡店老闆,另一位Kelvin(徐子基)也買到成為他老友,Visual Culture、紅點光學等眼鏡店也是他平日的「蒲點」,七年多來,花費了三十萬於眼鏡上。
即使與老婆外遊,所到之地,也要「拜訪」當地的眼鏡店,如台灣的Hot Ice、日本的Opt-couturier、英國的General Eyewear。「不只愛收藏日本手做的,古董的我也愛。早兩個月時放假便去英國Camden Town,那裏有不少跳蚤市場,也有間古董眼鏡店General Eyewear,例如一副50、60年代英國手做眼鏡,雖然無牌子,但就有種復古味。其實台灣也不錯,他們有代理日本『大地』這個名牌,但暫只限在當地,香港還未見過。」至於在少數歐美品牌中,能夠取悅到Kevin的,近來還數Thom Browne與Dita推出的金屬眼鏡。「它的細節位很豐富,做得仔細,不像其他大牌有個牌子就算。不過眼見近年的品牌如Prada、Gucci也用上了Made in Japan,可能他們都想留住一班對質素有講究,但不特別重視潮流的用家。」
難忘日人有錢不賺
有麝自然香,一副看似黑漆漆的眼鏡不只是作矯視之用,更代表着一份在日本已保留了百多年歷史的手做技藝。懂藝者也惜藝,特別是日人,因民族性極強,也不好於多賣幾副眼鏡而失了本地客,更不會睇見土豪客便見錢開眼,這點Kevin親身領會過。「三年前去東京玩,順道便去了白山眼鏡店看看,原本睇中了當中四款眼鏡,其中兩款準備買多隻色,怎料店員遞了張英文紙給我,上面寫道:不賣給潛在炒家或非用家。原來在日本,他們通常都只會買一副,也不好炒賣,最後經解釋後才買走四款。」即使是次共花十六萬日圓(當時約港幣$15,000),他們也設有底線。Kevin於是久不久便於日本Yahoo網上購買或託身處東京的朋友幫手買,但同樣是規限多多。
「以前在日本Yahoo買嘢,只要有日本地址即可,現在連你的信用卡也要是日本的。我曾試過Bid中後被賣家取消交易,因他們不愛轉賣外地,的確很誇張。」即使如此,也無阻Kevin這份收藏癮,惟有多託那個朋友就是。
洗潔精勝皂液 洗眼鏡最掂
Kevin在網上購得的超聲波洗眼鏡機,可放兩至三副眼鏡。一有時間便會加小量洗潔精清洗一下各類眼鏡,比起人手洗更能清潔到窿窿隙隙,要一次過洗成百副,需要一整天。他說:「我多面油,有時無時間洗,便在公司用洗潔精洗兩洗。試過用皂液後,鏡片同鏡框會出現一層霧。」
網購不如直購
Kevin閒來也愛上網瀏覽各類網址,當中 http://www.opt-couturier.com 可說是最愛,貪其一系列日本職人及歐美品牌簡介、最新到店產品夠全面。唯一是沒有海外郵寄服務,於是一睇中便託他的朋友到店裏買,再郵寄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