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協會撐第三跑道

機場協會撐第三跑道

【記者梁德倫、鄭啟源報道】機管局正為興建機場第三跑道進行環評,國際機場協會經濟專家近日發表報告指,航空業對本港經濟有重要影響,但面對周邊機場競爭,香港要維持現有領先地位,須有持續發展空間,認為第三跑道值得興建。公共專業聯盟則指,除整體經濟效益外,當局須同時考慮社會成本,並交代港人能否得益。
國際機場協會經濟總監Echevarne指,航空業不但為業內及相關行業帶來經濟貢獻,航班的旅客對消費、投資、會展旅遊等行業,同樣有催化作用。香港航空業佔本地生產總值8.2%,創造多達25.4萬個職位。香港機場在全球最繁忙機場排第11,航空貨運處理量更連續4年蟬聯全球第一。但面對珠三角、新加坡及南韓的競爭,香港機場要維持領先地位,除提升效率、質素及維持安全營運,還須連繫更多航點,並確保機場有發展空間。

團體 :應研究社會成本

Echevarne認為,香港值得發展第三跑道,參考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及新加坡機場經驗,兩地政府都視機場為重要基建,不斷投資鞏固區域交通樞紐地位,確保發展不受容量限制。相反倫敦希斯路機場因容量限制,機場在歐洲排名,已由區內第一降至第五。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興建機場新跑道除考慮對經濟總量貢獻,機管局應詳細解釋不同社群能否得益,並須交代港人在碳排放、環境及健康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否側得不償失。聯盟與海豚保育學會及地球之友合作,自資邀請英國智庫組織新經濟基金會任顧問,估算興建新跑道對社會各項影響,報告將近完成,預料下月舉行論壇,邀請機管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