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稿題原應:〈新興旅遊點〉。
落筆搜集資料,查遍不獲,發晒老脾,香港媒體一面罵有關當局騎劫粵語積極推行普通話化,可同時報導外電用上香港人懂讀方塊字,卻讀來無知無覺的普通話譯名。
偶然瞄得去年12月自己外遊期間一則小小報導〈夏灣拿新興旅遊點No.1〉,事緣旅遊網站TripAdvisor比較過去一年旅客評語及最感興趣一遊的地方,見前名單前8個國家及城市自己都去過,正小小驕傲間;始終弄不清楚No.9西班牙科拉萊霍,No.10巴西福塔雷薩二城之原名。
TripAdvisor本來版本不會用普通話譯名發稿,肯定用西班牙文及葡萄牙文原名,來到中國才譯成普通話通告。
香港報界轉載內地新聞不是問題,但有否考慮不諳普通話的本地市民及讀者得讀無所用?
水過鴨背瞬間自視角流失,例如:奧黛麗.赫本……不跑慣內地港人會知道這是我們通用大半世紀,一代麗人「柯德莉夏萍」?應附上Audrey Hepburn原名。
找YouTube,找Map, Google科拉萊霍或福塔雷薩連屁也找不出一響。最後託廣州同事找,出來了:Corralejo,Fortaleza;皆沒用,以上兩個名字到網上再尋;歐洲美洲加在一起幾十個相同地名分佈多國。求網前,自己書架搜出西班牙及巴西地理旅遊書並地圖,未得要領,才上網,上網亦無用;始終心口疑問:Where the fuck科拉萊霍&福塔雷薩are?兩個寶貴小時就為了兩個普通話翻譯地名浪費掉,包含意義何止兩個所謂旅遊熱點?
重心是慣操粵語港人如何在普通話網絡迷失,猶如電影Gravity,星際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