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北京的空氣是否較香港「自由」,權貴們一去到北京,平時不敢公開說的話,都一股腦兒說出來。先有恒地(012)副主席李家傑,批評港大民調方法「有問題」,再來一個新世界(017)主席鄭家純,轟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經常「估錯數」及杞人憂天,熱鬧非常。
看罷鄭家純的「真情對話」,不知怎樣,想起2000年時,一篇關於他的訪問。先說一些背景資料,93年鄭家純再成為鄭氏上市王國「話事人」,雄心萬丈要創一番事業,惟由於在內地投資過於勇進,新世界截至1999年底的中期業績首次「見紅」。
訪問中記者問他,新世界出現虧損是否因他管理不善?鄭家純反應頗大。他說︰「甚麼管理不善?巴士、渡輪咁難管理嘅公司我哋都做得掂,現時公司發展多元化,管理難度自然大啲,但最複雜嘅我哋都做到。」鄭主席日理萬機,怪不得能批評人家「估錯數」。
記者再追問,導致業績欠佳的最大問題是甚麼?鄭家純認為是時機,與他無關。他說︰「新世界應該在97年才由香港地產轉向投資大陸,最衰係早咗5、6年,如果唔係,地產回收嘅資金可以碌幾倍(回報)返來。」所以曾俊華做預算時,其實真的不應太杞人憂天,因時機是「無得估」的。
「管理層折讓」不是憑空出現的,是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