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再遊建水 - 舒罕

蘋果樹下:再遊建水 - 舒罕

到建水的第二天便去文廟,據說在規模上僅次於山東曲阜的正牌孔廟。以前教學生讀《論語》,總想把孔子最有意思的地方說給他們聽,比如他的呆傻執着,他的苦中作樂,他的善待學生,以及他隱藏在禮儀規矩之下的一顆善感多思的詩人之心。時間太匆忙,老是覺得講得不透,每次都有遺憾。
入門即是孔子立像,身後為泮池,也叫學海,介紹上說有三萬多平米,塘中多植荷花,紅蕖冉冉,碧葉披披,水中魚群悠游自得,多看兩眼便覺得心胸澄澈了。沿池塘左面慢慢走去,老樹森森,很是陰涼,找塊石欄坐下便不想起來。再走幾步便是下馬碑,小時候讀《楊家府演義》,說到天波府前文官落轎,武將下馬,覺得好是神氣。這孔廟的威風還是不小。石碑據說是乾隆間物,幾步過來便是「洙泗淵源坊 」,洙水和泗水是孔子出生地曲阜的兩條河,後來這兩個字就成了儒家的代名詞了,淵源,即是說儒家的傳統源自孔先生。這牌坊規模大,很是壯麗,旁邊的牆上寫 「鳶飛魚躍」四個大字,亦是希望學生們要「活潑潑地」,這四個字的意思極好,可惜今天的學校幾乎不明了此中真意了。
供奉孔子的大成殿的門窗極漂亮,似以整木雕成,雕出了三四個層次,神仙,花鳥,山水,無不精妙,尤其喜歡幾幅文房清供的木雕:纖細膽瓶裏寒梅一枝,可以嗅到暗香;案頭書冊一函,似乎能辨出紙頁的厚薄,迷人極了。去年曾在以木雕聞名的劍川城裏買了幾塊木雕,也有類似布局,和這個一比,簡直呆板粗糙,轉來轉去看了幾圈,愛不釋手,幾乎心生歹念把它偷走,回頭一望,孔老師端坐上面,溫厚地看我,似乎要說什麼。趕緊平心靜氣,不再左右顧盼。
其他各處樓閣,多改建為茶室,琴室之類,沒有遊人,清雅得很,很像《紅樓》裏瀟湘館、蘅蕪苑一類地方,賈政試寶玉才情那一回裏寶兄弟寫的一幅對子放在這裏再合適不過: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當然最稱我意的是把供奉造字的四眼聖人倉頡的殿堂改成的一間「子健書屋」,這創意妙不可言,正中是倉頡像,四下裏全是書山亂疊,哪裏去找這般絕配!仔細看看,選書很是不俗,對得起文廟的招牌,買了兩本,葉嘉瑩先生的文集一種,滇中文士考索聯大學人的隨筆一冊。書店裏一直放淡而靜的古琴曲,唯一的店員也兀自埋頭讀書,似乎不怕有孔乙己竊書不算偷的行徑。付賬時她抬起頭,抱歉似地一笑,輕輕地給兩本書鈐上書店的紀念章。
走出書店,剛才的雨漸漸停了,草木清香,沁人心脾。慢慢走到泮池旁,選塊石板坐下,在樹陰下寫明信片幾張。此時雨過天晴,艷陽出,白雲湧,水面風荷,搖珠墜玉,真叫人忘卻塵世了。一部《論語》,也看出孔子亦是寂寞而多思之人,是有情趣不枯澀之人,倘若他老人家坐在這裏,也當撫掌莞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