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口筆澤言:又當父親了 - 杜汶澤

【七筆思議】
口筆澤言:又當父親了 - 杜汶澤

當你閱讀這篇專欄時,我依然身在尼泊爾朝聖。假期之後回到香港,一下飛機便要趕往現場,為新片《雛妓》開鏡。這已經是我第五次當電影監製了。
還記得那年夏天,在結婚後不夠一星期,便拋開新婚的太太,拿着林建岳先生投資的五百七十七萬,去了澳門拍攝《伊莎貝拉》。那是我監製的第一部戲。
由開鏡第一日第一鏡頭開始,不停下雨九日而被迫停工,我和彭浩翔在哪吒廟前下跪祈求停雨,在東望洋燈塔掛上葡國旗拍了一場戲而被沒收了拍攝文件、製片被捕,梁洛施拍醉酒戲喝了半瓶Blue Label,喝醉了被助手以藝人未滿十八歲而被迫飲酒為由拒絕繼續開工,到踏上柏林影展的紅地毯,金培達奪銀熊獎,彷佛是昨天的事兒。

當你閱讀這篇專欄時,我依然身在尼泊爾朝聖。

為人圓夢更滿足

在柏林世界首映會那個晚上,我穿上了一雙Church's的漆皮鞋,站在虎度門外,看着台上威風八面的彭浩翔,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和影評人,五分鐘不斷的熱烈掌聲,我便知道幕後工作為我所帶來的滿足感,並非幕前的虛榮可媲美!
監製的工作,是要協助別人完成夢想,我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看到別人夢想成真,這樣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之後的《破事兒》、《前度》、《DIVA華麗之後》,雖然成就不能與《伊莎貝拉》相提並論,但存在即是合理,在父親的心目中,對孩子是不偏不倚的。
我一直認為,電影市場是需要有選擇性的,不能說今期喜劇好賣,便只拍喜劇。所以我經營電影的理念,是以類型多為原則。從觀眾角度,可以有多一些選擇是必須的,試問你坐飛機時看電影,如果欄目上全部都是喜劇的話,那隻飛機亦未免太搞笑了吧?從電影人的角度,要為下一代建立良好的成長環境,行業必先要在商業上有成績,才能令投資者有信心,但有了基礎,便不能一味搶錢,要提供多元化發展空間給新人。舉個例,要是某新導演在警匪片方面沒有天份,做恐怖片很好,而市場上如果只有警匪片,他便沒有了發揮的機會,甚至被誤以為是蠢材,這樣便太可惜了。

與太太田蕊妮外遊充電最開心。

雛妓,救得一個得一個。

炮製純本土電影

去年我找到了投資者,成立了「香港電影」製作公司,目的是為了製作多一些不同類型的本土電影,整個項目投資額為三千萬港元,希望在三年內拍攝五部不同類型的純本土電影。雖然這投資額亦不夠在內地拍三分一部大片,製作條件相當刻苦,但純本土的重要性在於不用被內地電影審查制度所限,能夠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好讓台前幕後有更多機會發揮,所以也要咬緊牙齦做下去!
適逢在去年當上了國際慈善組織Liberty Asia的香港宣傳大使,有機會接觸到第三世界國家很多小孩被迫當娼的故事,於是找來好友邱禮濤一起研究,結果有了《雛妓》這個故事。故事講述蔡卓妍飾演的女記者,嘗試拯救泰國八十萬個雛妓的其中一個。
雛妓,救得一個得一個。
電影,做得一部得一部。
戰場上沒有無神論,在我們盡力把電影拍好之餘,祈求關二哥保佑,一帆風順!

《雛妓》講述蔡卓妍飾演的女記者,嘗試拯救泰國雛妓。

我找來好友邱禮濤一起研究,結果有了《雛妓》這個故事。

【口筆澤言】
撰文:杜汶澤

著名演員。愛抱打不平,用行動捍衞社會公義。

本欄逢周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