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在福島拍攝的臉孔,從2011到2013年,順時序鋪天蓋地展示出來:從最初頹垣敗瓦一片,一位婆婆在尋找遺物說不敢回家、站在廢墟中茫然的醫生說不知從何開始;到後來街道變得整齊,建設起臨時屋,只是有意思的街名卻變成A至Z;及至去年,酒吧中的侍應、商場外擔起傘的顧客、紅燈區外的男人,一切似乎回復當初。周而復始,暗示着一種生命的輪迴。
記者:陳芷慧
攝影:陳國良、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田代一倫
九州產業大學研究所藝術研究系攝影專業畢業。曾獲2006年第七期上野彥馬獎等獎項。2012到2013年舉辦的個展《當濱百合繁花時》,獲得相模原攝影新人鼓勵獎。
發生地震時,攝影師田代一倫身在東京,城市陷入黑暗,東京人變成驚弓之鳥;回到遠在千里外的故鄉九州,他們卻平靜得有點異常。「很想知道身在福島的災民,他們的情緒如何。我瞞着父母,決定到福島走一趟。」田代憶述,「最初在火車上隔着遮光布看到車外的頹垣敗瓦,錯亂間還以為自己在看電影。」不過,福島的居民不如報章上那麼哀愁,亦非某些攝影作品中所表達充滿陽光氣息。他表示,最初居民還蠻團結,將抑鬱壓在心底,大家堅持合力重建社區,「相中這位老伯正在從別處搬到福島當老人院義工會長。」但當政府頒佈重建社區方案,聲言居民不能插手,街上便少了這種和諧氣氛。
這三年田代一倫在福島以及附近的宮城縣、岩手縣等地拍攝,災民都少談災後經歷,反而多談人生。這位外地人,是災民百年難得一遇的傾訴對象,「日本人不習慣分享心底話,當我舉起相機時,他們多會做出V字勝利手勢,但當我放下相機,他們就會變回原來的樣貌,平平淡淡地就站在這裏微笑。」現在的福島就是這樣,平平淡淡地努力過活。「正如去年在福島重遇一位女子,她身穿碎花裙,又剛從百貨公司中買了碎花衣。而且,她無名指上也戴上了指環。」他又指着另一張相片中拿着濱百合花圖案紙袋的婆婆,說:「百合既是這個地方的標誌,亦象徵新的開始。」
田代一倫攝影作品展
《當濱百合繁花時》
日期:即日起至4月13日
地點:「The Salt Yard」 九龍觀塘偉業街169號中懋工業大廈4樓B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