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空難】
【本報訊】馬航空難發生在越南、馬來西亞領海交界,是周邊各國領土主權紛爭的風眼。今次周邊六國罕有地聯合搜救失事客機,菲律賓更聲言六國團結「超越國界」。有軍事專家分析,六國表面上擱下紛爭合力搜救,實則幕後較勁,宣示在南中國海的地位,預料軍備最強的中國最終會主導整場搜救工作。
記者:白 琳 伍雅謙
空難地點周邊六國包括中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及新加坡,美國也調動鄰近部隊協助,為搶先介入搜救;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午高調作「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相關駐外領事館加強與各國部門聯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要求內地部門與馬方民航部門加強溝通,「與外方共同做好應急救援準備」。肇事客機上有一名台灣乘客,台灣海基會啟動緊急聯絡機制,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承諾通報最新消息。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與馬、越合作,以確定飛機失事位置。馬方派出海軍和空軍,出動最少15架搜救飛機、兩架直升機及四艘打撈船;越南日間派搜救飛機,晚上派搜救船;菲則出動最少三艘海軍巡邏船及一架偵察機協助;星空軍部隊派遣一架C130大力士運輸機加入行動。
六國當中,以中菲關係最緊張。美聯社報道形容,空難後兩國的負面情緒暫退,合力搜救。
菲指團結力量超越爭議
報道引述菲軍方西部司令Deveraturda稱:「在如此緊急的時刻,我們的團結力量超越國界和事端(transcends boundaries and issues)。」美軍正在南海訓練的導彈驅逐艦平克尼號(Pinckney,圖)亦前往事發地點,美駐日本沖繩基地的偵察機則加入雷達搜索。
雖然中國海警局已派出附近的中國海警船趕往出事海域協助,但預計今日下午才抵達,中新社引述海軍專家稱,救援船船速較慢,中方迅速參與救援難度較大,可與肇事地點周邊國家建立臨時救援指揮部,劃分區域展開搜索。
澳門軍事研究員黃東指,空難位處多國紛爭點,中越就西沙群島主權爭議一直僵持,但兩國關係隨中越戰爭爆發35周年及西沙海戰40周年稍為緩和;南沙群島主權爭議則牽涉中、菲、越、馬及印,當中以菲的態度最強硬,與中國關係也最差;南中國海又不時出現漁業和油田開發爭議。
「你去我唔去好丟架」
今次各國迅速派員搜救,除了救人心切。黃東認為也就救援主導權明爭暗鬥,「今次係人道災難,喺自己地頭附近發生,梗係派船去,你去我唔去就好丟架,表面上放低紛爭,其實幕後較量」。
根據國際慣例,理應由最近空難地點的越及馬主導救援,但黃東預料主導權最終會落在中國手上。因中國的搜救設備在六國中最強,具備聲納儀器及海底攝影設備,方便在海底搜索;越南近年經濟改善和面對中國威脅,已增強軍備,但搜救能力仍屬一般,以小型巡邏船為主。
馬來西亞及印尼與中國曾有軍事技術合作;菲海軍裝備殘舊,搜救能力最差,「船唔大,去唔到遠,都可以睇吓海面有乜浮喺度,搵殘骸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