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烏素拿,笑容還是那麼燦爛,一進門,把外面的陽光都帶進室內來了,但為什麼不到兩年,她竟像歷盡滄桑,三十歲不到,容貌就已有點見老了。
都說外國的女子較易變老,北歐的天氣不易捱,風霜都寫在臉上,用更貴的化妝品都不管用。烏素拿看來並不介意自己的容貌,起了某些變化。至少她不會像另一位同時期的大學同學,那麼自覺,說沒想到「歲月催人老」,真有其事。
幾位事業有成的女子都說男子到了她們這年歲,開始成熟,倘若臉上帶點風霜,更可加添男子成熟味道,那魅力不用化妝,都寫在男子臉上。
不同年代的人在對話,我們一輩的同代人愛說「不知老之將至」,他們一代則會說「沒想到,那麼快就老了。」是應了馮唐著作書名《活着活着就老了》。人,怎可能不老的呢。可以的,要是「元氣」足夠,就不怕老了。馮唐說的是亨利.米勒,此人活到最後一刻,仍沒半點老態。他有的就是「元氣」(按諾曼.米勒的闡釋,亨利.米勒的元氣「是由天才和慾望構成的」)。
「元氣」會不會就是豐盛的「生命力」呢。不少藝術家七十、八十(其中又以畫家最為明顯:他們仍可見童真,生活稚趣),看起來,一點不見老態。在這飯局,一眾職業女性都說要多花時間去繪畫,那比每天晚上來一個護膚面膜更見功效。還是烏素拿看得通透,她說希望自己可以「age gracefully」,「老,也可以老得有韻味的呀,你看,年份好的紅酒,那會怕年歲漸長的。」三十不到,這位愛笑,愛喝紅酒的大小姐,竟然說出幾句帶有哲理的話來。
雖說男子到了三十,開始成熟了,但在眾多同齡的大學女同學,同門師姊師妹面前,他們仍是略欠風騷,說起話來,總是較同期女子遜色。兩年一聚,這頓飯吃得挺開心的。同期的大學畢業生,女的比男的成熟。一位女同學說,我們付出了沉重代價的呀,看呀,我們都比男生「老」。說出心底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