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
空氣污染、霧霾天氣不斷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話,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稱PM2.5污染關係到民眾的幸福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亦指出,霧霾主要引發的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淮河以北民眾更因供暖燃煤,令預期壽命短5.52年,而降塵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0微克,預期短命3年。
鍾南山前日出席廣東團分組討論時指出,霧霾天氣對人體的影響,目前仍是依據外國資料,並以聯合國允許最大霧霾濃度、每立方米75微克作基礎,但目前內地的空氣污染遠超過這水平,即使西方都未以這濃度進行研究。他認為要研究霧霾對人體影響,最少要花10年,目前亦只有極少數研究能提供可信論據。
報告是「可信論據」
一份去年夏天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研究淮河南北降塵濃度對人體影響研究,被鍾南山認為是少數可信論據之一。這份由美國麻省理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者進行的研究,收集淮河南北90座城市1981至2000年間,每日空氣總懸浮粒子濃度數據,及各城市的死亡率、預期壽命及心肺疾病死亡數字,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冬天靠燃煤取暖的淮河北岸,燃煤後空氣中總懸浮粒子濃度比其他地區高出200微克,更比南岸地區高55%,而且因燃煤排放更多重金屬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分析各方數據後認為,淮河北岸民眾的預期壽命,比南岸、沒燃煤取暖的地區少5.52年。研究同時以心肺疾病的數據推算,空氣中降塵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0微克,心肺疾病大幅增加,肺癌的死亡率更提高20%,令到預期壽命縮短3年。
這份報告去年發表時鍾南山曾稱報告的結論「過於擴張拔高」,可是,鍾南山前日不但認為這報告是「可信論據」,更以去年11月在遼寧瀋陽進行的研究,發現PM2.5與兒童咳嗽發病率有直接關係。
PM2.5與兒童咳嗽有關
不少網民批評雖然當局大力治理霧霾,但一般民眾都感受不到成效,鍾南山認為要解決霧霾不能單埋怨政府,他說:「開汽車、做烹飪等,每個人都可能做,都會不同程度污染環境;所以要治理污染,每個人都有責任!」
英、美等先進國家治理空氣污染都用上20年,但內地不少城市都提出在2017年前可治理霧霾,鍾南山認為要是當局能有效執行染污措施,這目標有可能實現:「中國是舉國體制,在大事情上能創造奇蹟!」
廣東《羊城晚報》/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