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石 變 - 俞曉群

蘋果樹下:石 變 - 俞曉群

在古書中,經常會看到石頭變異的記載,諸如石頭自己立起來、石頭自己燃燒、石頭說話、石頭在水上漂移、石頭上刻有字迹、玉石互變等。按照術士解說,金與石屬於同類,所以石頭的變異,就與五行中的「金」聯繫起來。一般解說,天上掉下石頭,預示着帝王有難;地上的石頭自立起來,如果在山上,預示着與帝王同姓的庶人要奪天下;如果在平地上,預示着異姓的庶人要奪天下;如果在水中,預示着出聖人;如果在澤中,預示着出小人。
許多時候,石頭變異時,它的上面都會刻有字迹。《史記》記載,秦始皇時,天上掉下隕石,上面刻着字迹:「始皇死而地分。」三國時,張掖柳谷口水中湧出一塊寶石,「狀像靈龜,立於西川。」上面有七匹石馬,還有鳳、麒麟、白虎、犧牛、璜玦、八卦、列宿、孛彗等圖象。另有文字寫道:「大討曹」,預示着魏的衰落,晉代的興起。史上類似的記載從未間斷,閱之有些乏味,可信與否也難追究。
當然,其中有趣的故事也是有的。後趙武帝石虎年間,青州傳言,濟南平陵城北,有一尊石虎,一夜之間忽然漂移到城東南善石溝上,地上留下狼狐跟隨的足迹不下千數,已經踏出一條路來。石虎聞之大喜,說道:「我就是石虎。由北方移到南方,預示着我要去奪取江南啊!」此時,泰山上又有一塊大石自己燃燒起來,燒了八天才熄滅。東海也有一塊大石自立起來,旁邊還有血迹;鄴城西山的石縫流出血,血長十餘步,寬二尺有餘。這一定是在說石虎實施暴政、窮兵黷武一面了。
說道「石流血」,唐至德二年,昭陵的石人石馬竟流出汗,把地面都濕了。原因是當時安祿山叛亂,叛軍直逼長安。唐軍就要失敗時,突然見到一隊人馬殺出,擊退叛軍。這一天,昭陵的守陵人說,陵宮前的石人石馬都汗流不止。應該是先帝李世民的在天之靈,派遣他陵前的石人石馬,前去護佑子孫。後來李商隱在《復京》詩中寫道:「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馬來。」類似的故事,見於當初周武王攻克晉州的時候,齊地有石像,汗流濕地,也是去為武王助陣了。
石頭之中的極品是玉,玉與石之間的變異最為驚人。春秋昭公二十四年,王子鼌反叛周朝,將一塊寶珪投入黃河,向河神祈禱。第二天,船工從黃河中撈到這塊寶珪。陰不佞帶着周朝的人馬去攻擊王子鼌,抓到獲玉者,搶下玉珪,試圖賣掉,結果玉珪變成了石頭。後來周王室安定了,陰不佞把這塊玉珪獻給周王;周王把東訾的土地賜給了陰不佞。後人解釋說,玉變為石,是說貴族變為賤人,預示着王子鼌下場不好。
當然也有反過來的事件。隋高祖楊堅曾經在自己的寢宮中埋了兩塊小石頭,用以標誌龍床擺放的位置。不久有人發現,那兩塊石頭變成了玉。它自然又預示着某些賤人要發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