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遊:珍貴資源 香港遺產

保育遊:珍貴資源 香港遺產

高官將大嶼山發展簡化為建樓、GDP的增長,終究是一場語言偽術。大嶼山發展計劃填海造地高達3,400公頃,吹噓抓緊橋頭經濟機遇,描繪中的「東大嶼都會」概念,於人工島建設購物、飲食、娛樂及酒店設施,主打中價旅遊路線,卻期望疏導高消費地區如尖沙嘴等的旅客人潮。如若寧靜是大嶼山最大的旅遊本錢,緣何破壞?交通、醫療、社區設施等壓力一概不提,這邊廂吹噓打造零碳住宅區,破壞自家後花園的寧靜,卻又暗示港人北上旅遊唞氣增加碳足迹,教人無語!一個個疑問,漁護署網頁明明這樣形容大嶼山,動植物品種豐盛,大部份香港有紀錄的物種都可在大嶼山內找到,例如黃斑弄蝶、盧氏小樹蛙、香港細辛及大嶼八角等罕見物種,皆可在大嶼山內覓其蹤迹。旅發局網頁也形容「大嶼山,就是能給您各種不同的體驗。」大嶼山多元人文與自然景觀,真正享受郊野公園的人有話說。

延續摸蜆的未來 士多老闆陳就榮

水口和東涌灣摸蜆是大嶼山夏日最大樂趣,水口灣的蜆多達十種,每當4月天氣回暖,遊人在退水的水口灘上摸蜆摸得不亦樂乎,卻是生態災難。在水口村開業數十年的鳳凰士多老闆陳就榮說,自四年前傳媒曝光後,遊人湧至,去年沙灘擠滿千人,他有責任教育遊人挖蜆知識,否則小小地區經濟卻犧牲了未來。士多掛着女兒陳雅莉製作的手寫小牌,呼籲遊人放生啤啤蜆,她看不過眼遊人不惜食:「挖出手指甲般小的啤啤沙白,根本不會吃,還有下一代嗎?」

水口村村民拿着大耙,熟練地挖出適當尺寸的蜆。(b)

鳳凰士多老闆陳就榮(右):「或許將荒廢的農田復耕,便可以回復鄉村氣息,不一定要起高樓大廈。」

飛上天感受的美 滑翔傘教練袁偉傑

香港有8個指定玩滑翔傘的地點,夏天吹南風時,阿傑便會穿上T恤短褲,從大東山飛上天空,一到指定降落地點長沙泳灘,拆下行裝便可跳落水。夏天的白雲是一團棉花,就在身邊,就在腳下,只有飛上天才能感受得到,下面是廣闊的南海,海上飄着茶果洲和石鼓洲。過程最美,但滑翔傘起飛地點是民航處管理,但郊野公園是漁護署管理,下降的泳灘是康文署管理,阿傑說他的要求並不多,漁護署不要在起飛地點種樹,下降時不會被康文署職員抄身份證。

從大東山起飛,多個小島就在腳下。

滑翔傘教練阿傑:「香港的運動從來只有足球及賽馬,單車徑是全球最差的,發展時可以考慮其他運動人士的需要嗎?」

全球最掯的賽道 越野賽創辦人Sabrina

大嶼山有一個很大的外國人社群,Sabrina四年前搬到梅窩後,便愛上這裏的寧靜和宜人的社區。提起創辦大嶼山越野賽,由最短的15公里到最長的100公里,都會途經她最愛的大嶼山南部多條山徑,山下就是海,而100公里賽累計高低差接近6,000米,迹近瘋狂,挑戰性冠絕全球,但每年參加者都有增加,她說:「在法國時認為香港只是購物天堂,到埗後才發現約花一小時,便能由城市到達郊野,西貢和大嶼山是香港最美,大嶼山怎可能是醜小鴨?!

大嶼山越野賽創辦人Sabrina:「丈夫跟我都熱愛長跑,大嶼山100公里越野賽累計高低差達5,900米,是全球最具挑戰性的賽道,也是最美的。」(c)

新界最後的踩車地 單車達人趙寶華

在單車界人稱「油尖旺」的趙寶華,在元朗Wecycle單車店工作,經常在網上發起活動,踩勻全港。要說新界的單車徑比大嶼山更多元化,但昔日騎着單車與牛隻同行,都市化讓牠們消失,大嶼山有牛、有山、有海、有農田,大嶼山是新界最後的郊野。踩單車最喜歡斜坡,大嶼山單車徑不錯,山海景色也很美。聽到發展消息後,當然不希望動郊野公園,亦希望政府可以把單車教育及安全措施做得更好。

單車愛好者趙寶華(左二):「我在大嶼山騎行時,看見數十年前的新界,踩單車就是為了看自然嘛!」

舊東涌填海地未用盡 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蕭國健

政府搬出硬道理,保育人士誓死捍衞郊野公園,若從歷史學宏觀來看大嶼山發展,蕭國健教授指,大嶼山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唐朝有記載,居民主要從事捕魚、造鹽和燒石灰業 ,殖民政府曾想過維多利亞城建在大嶼山,最後選了港島,保留了豐富的生態。大嶼山因地勢使然,一直是佛門清淨地,遠足郊遊等休閒活動是五十年代後的事,「香港的發展在七十年代已尾大不掉,平衡各方利益,政府要動腦筋,市民亦要做好監察及提供意見。」其實上次大嶼山大型發展,東涌填海造地還剩下大量土地,填海是否必須?

蕭國健教授:「以前佛門中人到大嶼山尋找清淨地,至七十年代才有度假屋出現。」

人手築砌的古道值得保育,連接東涌及梅窩的東梅古道便記載了一段故事。

在昂坪能找到的稀有盧氏小樹蛙。
(漁護署圖片)

(a)Will Cho作品、(b)Martin Williams作品、(c)Asia Trail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