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市集 反思小販政策 時間就是貨幣 煩惱可買答案

創意市集 反思小販政策 
時間就是貨幣 煩惱可買答案

【本報訊】香港一買一賣離不開錢銀交易,明日尖沙嘴文化中心露天廣場有個妙想天開市集,用煩惱買答案、時間作定金。市集由香港當代文化中心重點項目「創不同(MaD)」舉辦,有40個零租金的創意小販檔和五個本地藝術家檔販,盼在香港這個租金瘋漲、買賣無情的地方,開拓市民對市場的多元想像。
記者:潘柏林

「創不同」高級研究員甄卉露指,自由市場明日和3月16日下午1時至6時舉行,在零交租壓力下讓檔主探索創新的買賣模式和關係,又設立自由紙幣廠,市民創作新貨幣和交易體系,並在市場試用這批「偽鈔」。

售賣被沒收小販貨品

藝術家吳家俊和鍾惠恩販賣從政府投回來,曾被食環署沒收的小販貨品,讓人反思小販政策。阿恩指今次活動獲康文署批准,但真正小販其實受到政府不同部門打壓,例如新年期間深水埗桂林街夜市等。她希望提醒市民和政府建立更佳的城市空間容納小販。
24歲檔主阿朗是設計師,每日工作逾12小時,私人時間所餘無幾,激發他以時間作貨幣,「朋友傾偈發現不知不覺間時間用得幾差,收工好累去煲《來自星星的你》,煲吓煲吓又兩個鐘,香港人好鍾意沉迷上癮嘅活動,然後好似《陀飛輪》咁講霎眼就廿七歲」。他與朋友設計攤位HO:URs,市民付出時間完成特定項目,年底就會收到他們全新製作的HOURs雜誌。
檔主Judy是大學生,她和朋友不滿香港市場的買賣缺乏交流,她的攤位讓顧客先傾訴一個煩惱,並由檔主記下,然後聆聽檔主讀出上一個顧客煩惱,再提供解決方法,10分鐘後返回攤位,就收到別人對你煩惱的建議。Judy指:「當佢係煩惱售賣機,如果咁機械方式你都肯同人交換私密嘢,係咪要諗吓平時冰冷嘅係市場制度定係自己呢?」洪小姐攤檔叫「小名小名小小明」,只要分享姓名的故事,洪小姐就即場畫畫或作曲回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