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遊:我們的鳳凰山

保育遊:我們的鳳凰山

早前施政報告提出大力發展大嶼山,前行會成員兼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林奮強護航,鼓吹開發「冇人去」的大嶼山郊野公園,把大家眼裏的白天鵝,硬說成是遊人罕至的醜小鴨。
這「指鵝為鴨」之謬論,即遭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反問:「難道要見到一億人去才算多?」香港十大高山,大嶼山佔半,鳳凰山和大東山兩座山峯氣勢磅礡,過去數十年來逾千萬遊人紛至,為的是這片大山大海的寧靜,而鳳凰觀日又蒸發了幾多奮力登山者的汗水,承載着多少代人的集體回憶?前人種樹後人涼,這裏的山山水水都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藏。郊野公園,對不起,我們寸土不讓。
記者:邵 超 攝影:劉永發

Will Cho攝影達人

鳳凰觀日是昂坪八景之一,從照片也能感受春季浩瀚雲海的流動。(a)

Will Cho是網名,本姓張,2010年跟同事登上大東山,自此愛上行山,兩年後才真正接觸攝影,看書自學,經常在facebook個人專頁分享,獲SONY欣賞成為代言人。

「北大嶼郊野公園擴建部份最低在海拔100米,在郊野公園建屋為何要在這麼高的地方發展?」

愛郊野的初衷 是歷練

大嶼山早在1883年已有人開設道場,有五大禪林,熱愛遠足的前港督麥理浩爵士於任內制訂《郊野公園條例》,郊野公園內的自然生態得到政府保育,又興建南大嶼和北大嶼郊野公園,尤德爵士任內則建成鳳凰徑,公園總面積達10,200公頃,佔大嶼山面積逾七成。大嶼山數百年來以海路出入,從中環乘船駛向香港最大島,台灣自然作家劉克襄喜歡乘渡輪到離島,他這樣形容搭乘長洲前往大嶼山芝麻灣的航線:「從一個離島到離島,是香港特有的旅行內涵。」
守護大嶼山的理由,各有前因,銀河小王子Will Cho就與大嶼山第二高峯大東山結緣,乍聽「醜小鴨論」,旋即以過往攝影連同延時拍攝短片,剪輯成短片《我們的大嶼山》,拋出簡單的疑問:難道石屎森林會比自然環境美麗?
大嶼之美,影像最易直入心靈。Will Cho胸藏蓬萊仙境,當中大部份是大東山的美景。報道刊出時,Will Cho還在環大嶼行。這趟長時間遠足在他腦裏醞釀已久,非關大嶼山發展歪論爭議。正能量滿瀉的他過去已於網上平台分享香港美景,去年在facebook呼籲上大東山清理垃圾後反應熱烈,其後竟有跑步人士響應,自發組織執垃圾。
有一回Will Cho在昂坪碰到一對冰島遊客。「好奇冰島都有美麗的山,問他們香港遠足有何吸引力,他們就是喜歡香港高山可望海,城市進入郊野好近好方便。」麥理浩造就了這個奇蹟,當時還未有城鄉共融的概念,提倡每個城市都擁有自己的後花園,「大嶼山大山從水平線拔出於大海,每種高度都有不同的生態。」對大東山是情意結,最瘋狂時一星期上大東山四次,他喋喋說着大嶼美景,如狗牙嶺的一線天,「每次辛苦上山拍不到靚相會心情低落,但失落了多次,卻學會平常心面對。」這幾天毛毛春雨教他退縮,朋友叫他想起此行的初衷,就是要歷練。他憶起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的一語道破,郊野公園建屋不過是煙幕,背後暗藏村屋地產發展的殺着。我們想起長沙的新建豪宅,和清水灣的影像重叠在一起。

去年12月發起大東山執垃圾,意外有四十多人參加。(a)

狗牙嶺一線天險地,景色壯麗。(a)

Martin Williams自由撰稿人

1987年遷居香港,熱心參與環境保育議題,文章多見《南華早報》及獨立媒體,最近就大嶼山發展事件開設「KeepLantauBeautiful」facebook專頁,期喚醒更多關注。

「政府官員滿腦子只有石屎!郊野公園為農業、休閒貢獻良多,如今已有越來越多人踏足郊野,希望會有更多。」

老外保育 實地考察

回顧政府惹火言論,自去年九月陳茂波局長揚言發展郊野公園,即有人解畫否認,事隔五個月,林奮強又再發聲撐開發大嶼山郊野公園,另一委員劉炳章更歪曲歷史,指郊野公園當年只是殖民地政府仿效英國貴族狩獵的習俗,質疑郊野公園是否「一分一毫都不能掂」,並暗示港人可捨近取遠,返內地舒壓。
保育戰四起,關注保育的自由撰稿人Martin Williams跟友人拿着大叠政府圖則和查冊,像偵探,也像律師,「我不是,我只是用腳去行走,跟別人傾談。」從大澳往二澳,是鳳凰徑第七段,13年前區內二澳村封路,至今成為都市傳說,去年四月Martin往二澳,村民留難引起不快,他抱着質疑的態度看村民復村,邊走邊談,他指着一條伸向二澳長長的水管,四百多年歷史的二澳村,1990年代中期開始荒廢,不少村民搬出大澳居住,「有必要興建水管嗎?」荒誕的是村民竟收到水費單,制度僵化!
Martin收集了很多保育故事,比肩上的攝影裝備還要厚重,有時現實比電影更離奇。一小時後來到二澳舊村,二澳復村久聞樓梯響,年多前有人跟村民合作復耕,面積足有三個維園大的荒廢農田,歷經多年長成的樹林被砍掉,眼前的綠田園只有雛形,農莊經理大方地跟Martin談復耕緣起及利弊,過程愉快。
Martin的友人問我信不信?我信,然而亦屢聞以復耕為名,將無價值的荒地變成利潤較高的農田出售。回到又見Martin四處拍照及記錄影像,他居港二十多年,數年前因租金上漲遷到長洲,離島的水和空氣特別甜美。 郊野公園設立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保護公園內水塘設施免受發展污染,外國人社群在很早以前便發掘多處隱秘的瀑布,好些瀑布是離島水源的源頭。這天Martin領着我們尋找二澳水源出處,初春水源稀少,Martin呷了一口水,以半鹹淡廣東話喊着好味,廣東話雖不流利,但比很多香港人更懂得珍惜郊野公園。餓着肚皮從二澳回到大澳,曬過太陽後都乏力,坐下來吃飯閒聊,問他夏天扛起肩上裝備時怎得了,他說:「我當然喜歡冷氣,但不會坐在冷氣房看郊野公園。」

梅窩濕地是Martin收藏的秘景,只透露是碼頭附近。(b)

Martin(左)關注二澳村復耕計劃。

南大嶼的海岸線特別吸引,貝澳退潮時可以拍到天空之鏡。(b)

184萬 2012年大嶼山郊野公園訪客人數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以之反駁林奮強大嶼山無人去之言。

70公里 鳳凰徑的總長度

山徑共12段,是香港第二條及第三長的長途遠足徑,走完需25小時。

3,400公頃 施政報告建議填海用地

政府計劃在港珠澳大橋及東涌所在的北大嶼大肆填海,獲地發展旅遊兼叫港人北上舒壓。

9個警示區

國際組織「世界資源中心」指,大嶼山有九處樹林已經消失。

(a)Will Cho作品、(b)Martin Williams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