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場內地的士Apps大戰背後其實是中國兩大科網巨企騰訊及阿里巴巴的「燒錢惡鬥」,在「你搭車,我付錢」效應同時獎勵司機及乘客下,兩個月內雙方在全國已燒錢七億元人民幣,兩大Apps成功攻佔逾90%市場率。可是在壟斷市場的情況下,衍生拒載及難截車問題,在各地引起社會爭議,上海市已於本月初規管的士不能在繁忙時間使用的士軟件。
狂推乘客獎賞回贈
阿里巴巴的「快的打車」及騰訊的「嘀嘀打車」於去年推出,初期只回贈獎金予司機,反應一般;直至推出乘客獎賞才掀起惡鬥,並擊敗其他同類的士App。據內地的士Apps的最新市場佔有率報道,至去年底「快的」和「嘀嘀」分別以46.7%及43.6%分佔第一及第二名。
今年1月10日,兩大軟件展開埋身肉搏,「嘀嘀」利用微信支付作推廣,以乘客減10元,司機獎10元吸客,10天後「快的」以支付寶提供相同優惠。
至2月17日,「嘀嘀」再推新優惠,如提供首次使用獎賞,但其他程次的10元優惠不變;「快的」同日加大乘客回贈至11元,其後雙方不斷調高獎賞金額。本月初起,「嘀嘀」開始下調司機獎賞,大戰似降溫。
據「快的」最新資料,至上月底「快的」覆蓋158個內地城市,註冊用戶6,750萬個,登記司機69萬人,每日「柯打」1,200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