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自由行旅客逼爆香港,加劇中港矛盾,梁振英班子一直拒絕限制自由行人數,死撐香港有足夠承受能力。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日督促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聯同國家旅遊局及港府研究香港接待旅客容量。多名港區人大均認為,這反映中央知道及承認自由行政策問題。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更直指:「中央咁做等同摑梁振英政府一巴。」
記者:謝明明 馬志剛 呂浩然
張德江昨日於北京出席港區人大代表小組會議,多名港區人大代表於會後表示,張德江在會上曾經提及本港自由行政策問題,其中,田北辰引述張德江指,知道本港在自由行政策上有不同的意見,指相關問題及矛盾不應該被忽視,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聯同國家旅遊局及香港政府,研究香港接待旅客容量問題。田北辰認為,張德江明顯是主動承認相關問題。
希望以理性方式處理
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亦表示,張德江有關舉措是希望以理性方式處理問題,讓內地旅客有次序及有計劃地來港旅遊。她引述張德江說,香港未能承載大批內地旅客,令部份港人感到不滿,是發展必然會產生的問題,但張認為不應用情緒化的方式表達。
另一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認為,今次中央主動要求研究本港接待旅客容量是正確做法,因自由行不斷增加,供求失衡,影響市民日常生活,令香港出現很大民怨,當局需要研究如何改善。但唐英年認為不適宜過於急躁或鹵莽地限制自由行,須考慮內地同胞的感情。
其實中央關注內地自由行惹香港民怨,早有迹可尋 。官方喉舌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轉載一篇評論時,已經建議港府效法台灣設限內地旅客,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當時卻重申,暫時不會為自由行設限,「我哋唔會關上門唔做生意,或者限旅客嚟」。
內地自由行人數由2003年的66萬人,急增至去年的2,730萬人。港府今年1月在《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中更加預測,2017年訪港旅客超過7,000萬人次、2023年更會突破1億人次。港府當時還認為本港有足夠能力接待旅客,蘇錦樑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巿民上不到港鐵可以「等多班車」,無視港人受內地旅客過盛所困擾的苦況。張德江昨日的發言,明顯摑了梁振英政府一巴。
「呢一巴摑得唔夠力」
「香港本土成員」立法會議員范國威直指,「中央咁做等同摑梁振英政府一巴」。但他認為中央並無立刻煞停自由行,「呢一巴摑得唔夠力」。他表示,會審慎靜觀相關研究,「若最終唔取消一簽多行或設限,我哋一定唔收貨,抗爭到底」。
立法會議員單仲偕建議,當局應該考慮徵收陸路入境稅,認為此舉有助控制內地自由行旅客增長及提高質素。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從現時酒店供應量及港鐵承載量顯示,本港不能承受不斷增長的旅客,當局應該先解決樽頸地區旅客飽和問題,「部份港鐵沿線車站同相關地區已經逼爆,政府可開設以旅客為對象嘅巴士路線,疏導旅客,同時解決水貨客問題」。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回應稱,政府會繼續與內地保持緊密溝通,就自由行計劃的實施情況及未來路向進行定期交流。
官員近期有關香港接待旅客容量的言論
1月15日: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電視論壇上回應如何化解中港矛盾時說:「盡力擴大(香港接待旅客)容量,在吸引各地遊客訪港嘅同時,亦不影響港人嘅日常生活。」
1月17日:
蘇錦樑在公佈《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時稱,預測2017年訪港旅客人數逾7,000萬人次,2023年更突破1億人次,「市民上唔到地鐵,可能要等多班」。
1月27日:
蘇錦樑重申,難為某地區來港旅客數量設上限,但未來會與18區合作,增加景點分流旅客,本港可應付2017年訪港旅客需求。
2月11日:
梁振英不同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建議向陸路入境旅客徵收100元入境稅,指不可單向訪港旅客徵收入境稅,難保內地會向港人徵收同一稅項;更指港人不能「未富先驕」。
3月3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轉載評論,認為香港可制訂自由行配額,以免港人將不滿發洩內地旅客身上,但蘇錦樑稱暫不會為自由行設限,「我哋唔會關上門唔做生意,或者限旅客嚟」。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