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城樓自1949年2月首次懸掛毛澤東畫像至今,已有65年歷史,畫像共有八個版本、分別出自六個畫家之手。現時懸掛的版本自1967年使用至今,只是每年都要重新繪製。中共如此奉文化大革命的產物為寶,正是滋生薄熙來式政客的根源所在。
中共建政後至文革前,天安門城樓只在重大節慶、活動時才懸掛毛像,同時在天安門廣場兩側擺放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太林的畫像,五一勞動節和十一中共建政日還在天安門廣場中間擺放孫中山像。但自1966年文革開始後,毛像就日日懸掛。
1980年,中共一度下令天安門廣場不再擺放馬列畫像,但未能執行,直至1989年4月才把這些外國祖宗驅離天安門。中共迄今保留五一、十一擺放孫中山畫像,是為維擊其統戰功能,而日日懸掛毛像,名義上是要維持其道統和權力來源,實際上是文革理念的延續,否則起碼換個版本。
維護一黨專政的象徵
「中國搖滾教父」崔健早前就毛像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他表示,文革雖然過去了,但浪還打在同一個方向、呈現同一種趨勢,其實文革還沒有過去,「只要天安門上還掛着毛主席像,我們都還是同一代人」,時代還是沒有改變。
是的,天安門城樓的毛像是文革的產物,是中共維護其一黨專政的政制的象徵,更是中共某些政要藉以拉攏左派的工具。毛像一日不除,就看不到中共還政於民的希望。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