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講人話,鬼講鬼話。人鬼難分的,多講狗話,有些時間特多這種聲音,譬如說,兩會期間。
我們那位前保安局李局長,現仍在北京參與會議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聲稱,最近香港的年輕人走了歪路,不但高舉港英旗幟,更群起「驅蝗」,為此他感到很痛心。所以他建議港青加入內地公務員隊伍,提升他們對國家事務的參與感。另外他又提議解放軍駐港部隊可仿效本地志願團體模式成立組織,如醫療輔助隊,並吸納青年人參加,藉以提高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
如此識見,簡直匪夷所思。請問這位40年前已投身殖民地公務員行列的先生,其時為何不爭取到宗主老家效勞?就當當時真係會有咁嘅機會。再問今日港青又憑甚麼方能晉身全國4千多萬幹部的其中一員,廣開職涯財路?
其實這和偽首整天呼籲青年北上求學的用心豈有分別,無非就是早日近朱,加快同流。至於志願團體模式,或該稱制服組織, 不也就是港版的紅小兵、共青團,還有比這更好的「國教」嗎?但求報效國家,交心即成式的表態,看着惡心。
同教人不齒的少不了巨富二代,這位全國政協常委藉人大委員長會晤港澳政協的場合告御狀,矛頭直指由鍾庭耀主理,港大的民意研究計畫。
且稱民調總為反對派提供民意基礎,並在關鍵時候發表對中央、特區政府,以至整個愛國愛港陣營不利的調查結果。就此他建議由八大商會和各大社團籌組,另設民調代之,至於那些商會社團的廣泛代表性,請參看選委會和提委會。
香港值得關注的民生問題如自由行、又或政治議題多的是,公子卻獨鍾民調,既是小題大作,復且借題發揮。事實上,港大民調自回歸就是特區政府眼中的一根刺,務求去之而後快。當年老董的家臣向港大鄭校長施壓,亦只為停止對特首及政府的民望調查。最終事件被揭發,校長黯然請辭,家臣其後也得求去。試問建制又怎不感銘在心。眼下政改和佔中迫在眉睫,愛字陣營急於主導民意之心,昭然若揭,惟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卻叫人憤懣。
梁營對民調輸打贏要
猶記2011年,特首選舉備戰如火之際,梁營何嘗不是委託港大進行民調,為偽首造勢,其幕後主事者就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中心總裁張志剛現已貴為行會成員,且隨公子續對港大民調工作大肆撻伐,惟當日口中的同一機構卻是中立和專業。民調有利則大事張揚;民調不利則惡言詆譭,甚麼是搬龍門,甚麼又是輸打贏要還不清楚?
民調當屬學術範疇,然民調可以為政治服務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負責民調的組織或機構,立場必須持平客觀;工作必須嚴謹專業;過程必須透明可信,其結果方可有權威以及公信力。
港大的民調從來不是御准、更非獨家、亦無專利,任何一個組織或機構都可以另起爐灶,問題是結果可否取信於人,說起「另起爐灶」,我只想起回歸前的臨立會,最終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粗暴鬧劇。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