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多(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香港小人多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是日驚蟄,鵝頸橋下又是一道香港風景。
同事去採訪,拍回來的照片有一幀很有趣。替人打小人的梁婆婆在檔口貼出告示,訂明規矩:「後生仔,我哋打小人係幫你趕走啲小人,唔係攞嚟詛咒人,李X誠關你同我咩事箒,所以唔好再問我打唔打佢。」
梁婆婆做生意有為有不為,令人欽佩。但這張告示有趣之處,是反映查詢「打唔打李X誠」的人應該為數不少,教梁婆婆不勝其煩,才要張貼告示,申明立場。但為甚麼有那麼多人查詢「打李X誠」?為甚麼那些人又多是「後生仔」?
「李X誠」在香港,是一個符號,代表商界富豪。長久而來,地產霸權壟斷經濟、賺盡手法巧取豪奪,固然令社會中產和基層尤其是最身受其害的年輕一代積累不滿。但回歸之後,助長官商同謀的不合理制度不但沒變,且有千秋萬代延續下去之勢,才是激化民怨的矛盾所在。
香港的超級富豪,已進入交棒第二代的階段。四叔也好、誠哥也好,他們的第二代一方面接手家族生意,一方面佔據國家及特區各樣公職,繼承父輩的經濟和政治資產。《南方都市報》最近一篇報道,就指廣州政協不少席位都由香港富豪第二代進佔。
諷刺的是,原本最懼怕共產黨的資產階級,在回歸前後成為中共統戰的重點對象,回歸後礙於自身利益,他們又蛻變成擁護政權建制、阻礙民主改革的最保守勢力。功能組別、小圈子選舉、所謂「均衡參與」,除是中共操控香港的法寶,更是商界富豪確保利益永續的護身符。
因此,若說香港人「仇富」,那肯定不是因為單純不忿經濟上的貧富差距,更大的原因,是對政治上「貧富差距」助長社會不公義感到憤怒。
李家傑在北京攻擊鍾庭耀的言論,引起香港人反彈,不屑他為迎合政權,不惜扭曲事實干預學術自由。民間反應之強烈,正是由於這種社會情緒。
「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末代港督彭定康在1996年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終章的說話,近年常被重提。李家傑在北京「完成任務」後,這段話又在網絡瘋傳。斷送香港的「某些人」就是小人,香港的富二代,正成為「某些人」的最新一員。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