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成長路:平輩互助

青葱成長路:平輩互助

在融合教育政策下,主流學校中不難發現各類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例如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及讀寫障礙等,他們的需要各異,在一班三、四十人的學習環境下,實難以支援。使用小組方式進行訓練則可對症下藥,協助學童解決學習及行為社交困難,提升學習效能。

容易建立歸屬感

小組訓練可以幫助面對類似問題的組員,從相互支援中得到更大的信心。例如在讀寫障礙小組中,組員的閱讀及書寫能力較弱,老師對他們的困難可能掌握不好,在主流課室中常被標籤為懶散及不聰明,以致他們在心理上會形成較強烈的自卑感,繼而產生逃避學習等行為。
但在小組中,組員都面對相同困難,同學間較易建立歸屬感,歸屬感是學生建立自尊、獲得認同的重要因素。此外,組員在活動中向平輩提出學習疑難,比向師長請教更易,平輩間淺白的用詞亦較易明白,通過組員間互相支持鼓勵,有助消除學習帶來的孤立感和壓力。
小組訓練也為學童增加社交互動機會,不單提升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能力,也能發展社交和溝通能力。例如在社交小組中,組員在情緒管理及社交溝通方面出現困難,小組學習為學生提供互相觀察及監督機會,提升學童處理語言及非語言訊息的能力,並利用其他組員的回饋作為改善的參考,有助他們在小組之外的人際交往。在小組中,老師的角色由講員轉為促進者,鼓勵學生互動、幫助與分享。家長或老師有意了解小組訓練的成效,可參加3月22日舉行的工作坊。
隔周四刊出

撰文:協康會青蔥計劃總經理陳綺華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