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老化不及 - 盧先亞

好不主席:老化不及 - 盧先亞

綜觀財爺的「身材正」預算案……對不起,誤以為是何議員心繫的那一份,除了「減糖少甜」外,坊間稍有議論的就是因應那「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所作的報告,重點就是預警政府最快七年時間,收支就會出現結構性赤字,甚至危言近萬億的財政儲備也將於十四年後耗盡。屆時政府須以借貸度日,而2041年累積債務可高達11萬億元喎,所以「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之餘, 更另設「未來基金」為將來綢繆。
如此倡議,梁班子自是牙癢癢,事關民生恩惠工程豈能莫財,與其積明天穀,倒不如使今日錢以買人心、挽民望。
事實上,以財爺過去預估政府每年財政盈餘的往績,莫講話2041年,怕且2014年的數字也未說得準,難免予人靠嚇作大之嫌。不過人家一個小組多的是學者教授,若要唱對台,起碼都要有資深分析員和其「黃金五十」的陣勢,至於雙方如何推演經濟數字,各執一詞,普羅市民其實亦不甚了了。不過對於香港終究都要面對「人口老化」的現實,想異口亦得同聲。
老年人口增加,同時意味勞動人口減少, 其時扶養比率(勞動人口比對非勞動人口)自是大幅增加,相關數字亦只能推演,卻不能改變,因此人口政策制訂方有意義。
不過,政府去年發表的人口政策文件,當中所提出的政策目標卻是:「發展及培育人才,使香港的人口可持續地配合及推動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社會經濟發展,創設共融及有凝聚力的社會,使人盡其才,讓市民和家庭享有優質的生活。」以上文字,光是剪貼已經教人疲累,心想是否錯誤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或勞工及福利局的政策綱領誤植?
或者政府左右言他,虛應一番皆因所謂人口政策,拆穿了只有獨沽一味,還不就是港府一心獨以內地移民補充本港勞動力的盤算。不然我們的政府還會有其他想法嗎?
譬如說,鼓勵生育的政策。港人父母連張羅子女奶粉、幼兒學位,這些基本所需都得折騰奔波,還敢嗎?反正香港人生育率高低,並不會影響大局。

97後逾90萬新移民湧港

事關自回歸以來,我們有足足90多萬的新移民!今天香港人口達718萬,若不計這90萬人,另假設過去多十多年自然出生和死亡人數相互抵銷,人口該只是630多萬,和回歸前數字相差無幾。不過難以想像的是,原來630萬人竟有90多萬的內地骨肉要團聚,而且陸續有來。換言之,每7個港人,最起碼有1個內地親友急於登岸成為新港人。
另一方面,按照2012年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香港全年婚姻登記數字約為6萬宗,港男娶內地女性有1.6萬宗,而港女嫁予內地男性則逾4千人,中港婚姻佔整體數字35%,與過往的比例相去不遠。
惟過去5年,經保安局揭發的假結婚個案,亦有5千多宗。 就以每年2萬宗的中港(真假)婚姻計算,同時假設每個單非家庭育有2名內地出生子女,並悉數申請來港,最終合該有90多萬家庭成員到港,表面數字與同期的內地移民總數脗合,不過當中的假設推演和計算,只怕與小組報告一樣,信不信由你。
如果情況不變,從今至2041年,香港會再接收多150萬內地移民,再加上新港人亦已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正是勞動力充沛,不過其中又有幾多份屬綜援人士,則不得而知。無論如何,到時怕的該不是社會「老化」, 而是香港已然全面「陸化」。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