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研究優化現行補充勞工計劃。消息透露,建造業議會正草擬一份建造業人力清單,初步發現22個工種人手短缺,需輸入外勞,當局為這批工種訂立了更貼近市場的工資水平,普遍較現時補充勞工計劃所訂的工資中位數高一至三成。日後僱主申請輸入外勞需以「新價目」先在港招聘,變相拉高本地工人人工。但工會批評,部份低技術工種也輸入外勞,有「博大霧」之嫌。
記者:盧文烈
政府早前曾評估,建造業多個工種未來幾年每年最多缺約兩萬人。據了解,建造業議會短期勞動力供應專責小組經研究後,選了22個工種需輸入外勞,包括15個土木及建築工種和7個機電工種,如混凝土工、扎鐵、釘板、升降機技工及水喉工等。小組為這批工種日後輸入外勞訂立新招聘要求,包括應徵者最少具三年年資,參考工會調查後每個工種也訂立新市場價,由日薪880至2,000元不等,當局日後會定期檢討。
根據現行補充勞工計劃,僱主若要輸入外勞,需先以有關工種的市場工資中位數在港進行四星期招聘。議會新訂的市場工資水平,部份工種較現時補充勞工計劃所訂的工資中位數高一至三成,個別工種如混凝土工更較現價高58%,平水工則高75%至日薪980元。消息指,由於日後僱主需先以新價在港進行招聘,此舉有助拉高本地工人人工,希望換取勞工界支持。
港鐵也大呻難請人,議會為五個港鐵人手短缺工種,包括隧道工、隧道壓氧作業工、機械設備操工、鋪軌工及爆石工訂立新招聘要求,應徵者年資一至三年,月薪最低兩萬元,爆石工月薪更達五萬多元。
含低技術工 被指博大霧
政府月底會將這份人力清單交由勞工顧問委員會討論,希望尋求共識,日後勞顧會審批時可更快作出決定。勞顧會勞方委員周小松指,需了解議會將這批工種列入清單的理據,並要求當局確保日後招聘過程公平公開,僱主不會出蠱惑,勞顧會日後會「逐單計逐單審批」。
建造業議會成員麥德正質疑,隧道工主要負責裝拆隧道設施或拆板,有如雜工,質疑連這類低技術工種也輸入外勞是博大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