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無力 - 左丁山

政府無力 - 左丁山

2013/14年度財政預算案內容,由於在宣讀前,政府早已不斷放風向傳媒洩露,並無驚喜,細看則平平無奇,無非係按照梁振英之大力興建房屋嘅施政大方針,盡量搵土地配合而已,甚麼優惠、派糖之事,則屬應酬性質,敷衍了事,究竟特區政府對香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醫療、教育如何不斷進化,為香港造大個餅,即是願景之類,睇得到算你好嘢。
唯一凸出嘅財政司司長信息,就係在第129至139段,引用「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之建議,再三強調要嚴格控制開支增長;以中期預測的GDP名義增長率(即未扣除通脹之增長率),作為預算開支總額增幅的上限,令公共開支在GDP嘅份額,不超過20%。小組推算到未來二三十年,政府收入趨勢增長為4.5%,推算到期末,政府收入會佔名義GDP嘅19.8%。
如此說來,政府開支未來會跟着GDP增長率變動,經濟環境差到似2002、2003年時,政府開支可能會負增長㖭,換句話說,曾司長與陳德霖,口邊常掛着嘅所謂反周期措施,睇來係多餘嘅,曾司長訂下上述之20%規律,已自願廢掉任何財政政策。香港因有神聖不可侵犯之聯繫匯率,早已放棄了貨幣政策,要跟着美國聯儲局嘅指揮棒走,而今連財政政策都唔要咯。
平情而論,公共開支佔GDP 20%之建議,並非上述小組所創,上世紀七十年代嘅財政司夏鼎基先生係開山祖師,但當時夏鼎基堅持「積極不干預」,港元匯率自由浮動,港府有加息減息自主權,除配合麥理浩之十年建屋大計外,並不輕言「政府適度有為」或壓抑房屋需求。今天梁政府成日話要有為,必要時要干預市場運作,憑乜嘢呀?只憑行政命令(如樓市辣招)而已,人為地改變市場行為,更有甚者,目前香港不比70年代,人口迅速老化,醫院不夠,醫生護士嚴重不足,勞動力不足,遊客激增,在各個經濟層面必須增加供應。偏偏上述之事,政府又唔肯放手讓私人建設、投資,究竟想點呀?呢個政府實在令人摸不着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