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成員題招牌 市建局拒保育 午夜過後落入地盤 67年南華油墨消失

同盟會成員題招牌 市建局拒保育 
午夜過後落入地盤 67年南華油墨消失

【本報訊】重建的推土機,快將摧毀另一家老店。有67年歷史、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南華油墨公司,由於落入市建局重建地盤,明日正式被政府收回業權。南華的油墨見於昔日各大報章及銀行支票,招牌更由同盟會成員、名書法家蘇世傑所題,但市建局引述機密的保育報告稱毋須保育;84歲的老闆坦言失去舖位將難繼續經營。
記者:林偉聰

擁有67年歷史的南華油墨公司,隨着市建局收回業權,或難以繼續經營。李家皓攝

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18號的南華油墨公司,三層高的唐樓全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買入的物業,地舖做門市,樓上做貨倉。南華1947年創立,起初在附近的閣麟街租舖經營印刷,至五十年代搬到現址改賣油墨紙張;全靠早年自置物業,才可在中環屹立至今。

五十年代 供貨各大報章

唐樓最搶眼是兩個大騎樓,兩行「南華油墨公司」及「承辦各國各廠油墨洋紙印刷材料」字樣用上全人手打磨的意大利批盪,今日已難尋;題字的更是曾協助辛亥革命的同盟會成員、著名嶺南書法家蘇世傑,令招牌更具歷史價值。
老闆徐良今年84歲,是第二代掌舵人,五十年代起與胞弟在店裏工作,見證行業變遷。印刷店早年在中上環成行成市,為區內的寫字樓印單據、信紙等,南華就為這些印刷店提供油墨紙張。自設廠房的報紙亦是南華的客源之一,「《華僑日報》、《工商日報》、《香港時報》全部同我哋攞貨」;連匯豐銀行過往的支票亦用南華的墨打印,支票上的一行戶口及支票號碼須用方便銀行電腦掃描的磁墨打印,即使支票打印技術如何改良,號碼的磁墨仍沿用至今。
南華油墨並不是這座建築物的首任業主,現店前身是1889年創立的正隆餅店,在五十年代前是馳名麵包店;中環分店在日佔時期曾被徵用作派米的配給站,建築物最少有90年歷史。老闆吳曜章是熱心教育的商人,皇仁書院的「吳曜章紀念獎學金」就是以他命名。

全靠早年自置物業,南華才能在中環屹立至今,但最終不敵重建。曾顯華攝

南華店內有一部20多年歷史的切紙機,徐良指當年引入是香港第一部。

明收業權 難再租舖經營

過去十年印刷廠大量北移令油墨生意式微,但南華以優質進口墨成功吸引內地廠回流買貨,最終卻不敵市建局之手。徐認為「舖換舖」是最起碼的條件,但市建局拒絕,徐自此就再無與局方談判;最終市建局以《土地收回條例》收舖,今晚午夜一過,舖位就正式屬於政府,「我80幾歲,你畀錢我,我都未必使到,我係想有地方繼續做落去」。
市建局稱制訂發展藍圖時已做了文物保育報告,無建議保育上址,報告亦獲城規會及古蹟辦接納;報告屬機密,公眾無從查閱。負責收地的地政總署指明日限期屆滿後不會立即收回物業,會與業主就賠償及收回日期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