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大畢業生石樂琦,通過筆試面試外展遴選,過五關斬六將,成功從1,153人中脫穎而出,獲香港寬頻聘為管理培訓生。秘訣只是「真誠做自己」,你信不信?
她不是溫室中長大的花朵,自16歲起在時裝店、咖啡店,不同類型的公司總共15個機構做過兼職及實習,戰績夠不夠彪炳?年紀雖輕不過工作經驗比同齡的多很多,當中EQ,即是情緒智商的訓練,使她能在參與外展營一系列體能及智力測試36小時不眠後,體力及精神嚴重透支的狀態下,接受最高管理層包括主席王維基的面試時,仍能沉着冷靜應對。據報道石樂琦表示,那面試是對EQ的終極考驗,幸好她在過往工作中曾有通宵徹夜不眠不休,獨力包裝過千份紀念品的經驗,才有能力在壓力之下完成任務。在面試中她還要答IQ題,被問「何時會離開公司」時,她平靜地回應「在公司理念有變時」。最終成為兩名獲聘者之一,入職月薪3萬6,一年後更升為經理。
這份絕不比投行遜色的人工起點,沒有人不想要吧?但是背後付出的種種努力,如今還有幾個年輕人肯做,又肯堅持做?16歲開始做15份兼職及實習,即是個個假期及空閒時間都用到盡,既然磨練得出好EQ,年少無知的她肯定吃過苦頭交過了不少學費,犧牲都不可說不大。不過如今看來,一切都值回票價有餘。
面試的準備,不是臨要面試才去做準備,是決定申請的那一刻開始無時無刻不停地搜集資料做準備。不單止是工作,還有公司、業務及行業的前景,對工作對自己能力都必須要有充份的了解,更應有個人的意見及理解。講到底,成功從來無捷徑,準備之道,沒有最充足,只有更充足,各位明白未?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