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墨水筆,二十一世紀的都市人,原子筆也少用,寫字都只用鍵盤;傳情達意只需一個電郵或WhatsApp,更遑論寫情信。幸好喜愛用筆的人沒絕種,令世上還可保存一些實實在在、好寫好睇的藝術墨水筆。以輪島塗聞名全日本甚至全球的技藝,用在創於一九一九年的中屋筆廠的萬年筆身上,便風靡了不少「筆友」,加上手做蒔繪工藝及貴金屬,這支筆的確「筆」簡單。
記者:雷福財
攝影:林栢鈞
部份圖片由被訪者及中屋萬年筆提供
日本稱得上是優秀民族,不只是國民質素,就連對傳統工藝的熱忱與堅持也冠絕亞洲,至今還保留了不少手做傳統技術。位於日本石川縣北部的輪島市,就是以輪島漆而聞名全球,以當地高質量材料,配合蒔繪技術,一九七七年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產。另一手做技藝是蒔繪藝術,以各類貴金屬如金、銀或鉑金等材料與漆液結合製出各類產品,如古時的餐具、盔甲、屏風和錶盤。中屋萬年筆便集輪島漆及蒔繪之技術,將一支尋常的筆桿變成高雅的墨水筆。
在香港沒有分店,更沒有代理商,想買只能到他們的網頁去,雖說買得轉折,但也有不少捧場客。從事金融行業不欲上鏡的朱先生,可說是狂熱中屋迷,自二○○三年在網上尋得他認為的絕世好筆後,幾年間越買越多,一支筆花上七萬多港元也捨得,更親自到輪島拜訪中屋掌舵人中田俊也。朱先生拿着收藏品雀躍地道:「墨水筆首先能呈現不同筆觸,不同大小、粗幼的筆嘴能做出不同變化,像毛筆寫字,大力同細力地寫又有不同粗幼,大牌子如Montblanc那些當然做不到。」令朱先生死心塌地的是他們提供為不同揸筆角度而設計的筆嘴、筆身重量,最好的還是可以訂製個人喜好圖案,「單是這一點便是其他牌子不能取代。」這是他比較過家中三十多支墨水筆後所得出的結論。
水墨、沈金法刻圖
「中屋很窩心地能做出客人想要的圖案,唯一是要等。」朱先生表示,客人可指明某些圖案,經電郵與中屋聯絡,前後約兩、三次來回修正,確定圖案無誤後便正式由各大蒔繪職人去做,一般約需半個月至九個月,那支龍虎圖的墨水筆便讓朱先生足足等了年半。但他認為還是值得,因除了藝術性高外,它的木盒及筆袋也教人愛不釋手。
「每支筆都附送證書,不同職人每完成一項,都會蓋上自己的蓋印以資識別。當中我最喜愛是雄齋及大雅職人,兩人都做了這門技藝二十多年,二○○六年也曾與他們在輪島見過一面。」要在一支筆桿上刻上不同圖案,職人們通常以水墨技法或難度最高的沈金技法。沈金技法即以墨混合漆,再用特別工具去勾畫圖案,再在刻痕內填上金漆或貼金箔、黏上金粉,由於全部工序均需人手去做,難怪拿上手已覺與眾不同。可惜香港愛此道者不多,相反台灣的中屋迷為數不少,常在網上與同道人分享。
筆身筆重比例好
本地另一支持者還有冼健岷,同樣也在網上發現中屋的存在。自二○一一年買了人生首支赤紅塗漆墨水筆後,其後每年也買入一支,他大讚不論是筆身重量比例、心思都極為吸引。「那支赤紅的墨水筆用了傳統焗漆去做,顏色有陰陽位,好有立體感。加上是櫸木製,表面多孔,令上漆時更靚。」屬龍的他也收藏了一支萬多港元以龍作圖案可插筆座的長身墨水筆,以及十角形漆塗碧溜筆。「中屋萬年筆雖是細筆廠,但很有誠意及風格。早前去完東京,發現在伊東屋也有售賣現成中屋萬年筆,可說是方便了用家。」
與中田俊也電郵筆談
蘋:
《蘋果日報》
中:
中田俊也
蘋:
中田先生,請問你何時出生?
中:
我生於一九六三年一月三十日,今年五十一歲了。
蘋:
現時中屋有多少位職人?
中:
做筆尖的有五位,做筆身的有兩位。
蘋:每名職人需花多少時才能完成一支墨水筆?
中:
這要取決於是甚麼材料。一般來說鋼筆尖需時三個月,之後作調校需時一至三日。至於筆身,如以單色塗漆便需四十五至五十日,更複雜的蒔繪便需約一年時間。
蘋:
客人多以哪個地區或國家為主?
中:
北美地區如美國,也有歐洲如法國、西班牙、瑞士,最後是日本。
蘋:
你認為中屋最特別之處是甚麼?
中:
首先,在母公司Platinum內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做筆工匠,他們是筆迷,也愛收藏靚筆,於是我想令他們不只維修筆,更能成為訂做職人,以加強價值。
第二,客人可按要求做出他們喜愛之物,正如堆沙一樣,你可以堆一條地道、一座山,而中屋就是客人的沙。
最後是和客人維持着像朋友、親友及支持者一樣的關係,他們會宴請我在高級餐廳內見面及用餐,這令我既驚且喜。
蘋:
你曾到海外讀書?
中:
我沒有,但早前去了美國馬里蘭州住了幾個月,現在也有學英語。讀大學時,母親有建議我去海外,但我拒絕了,因不想花錢學英文。我曾經做過兼職褓姆,從小朋友口中學英語,他們的用語簡單清楚。有一點或許你也知,日本人在學校即使學了十年英文,也不能表達或說“I want to go to washroom”。
中屋萬年筆
中屋是隸屬Platinum Pen Co., Ltd.旗下的子公司,Platinum Pen Co., Ltd.於1919年由中田俊一創立,現在也是日本一大文具生產商。中屋就是第三代傳人中田俊也於1997年創立。網址: http://www.nakay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