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袋表溫高 燙爛肉

暖水袋表溫高 燙爛肉

【記者彭碧珊、洪藹婷報道】今個漫長冬季暖水袋熱賣,但《蘋果》記者測試市面三款廉價暖水袋後發現,有兩款注入滾水後表面溫度會升穿60℃的危險線,形成燙傷陷阱,多名市民投訴曾被暖水袋燙傷,導致出現水泡甚至爛肉,當中有傷者要花逾兩萬元治療。事件同時帶出海關監管寬鬆,對暖水袋表面溫度缺乏具體限制,專家及醫生呼籲用者小心。

在藥房購買的藍色暖水袋,注入滾水後8分鐘其表面溫度即升穿68℃。馮國良攝

花2.3萬治療 海關監管鬆

近日多名市民稱被暖水袋燙傷,質疑產品安全水平不足,麥小姐及王小姐月前均曾被過熱的暖水袋灼傷,弄致腳部出現爛肉,至今猶有餘悸。「我已用布袋包起暖水袋,估唔到仍會滾傷,以後都唔敢用啦!」王小姐數月前用50元買了一個白色中國製暖水袋,2月一個天氣寒冷的晚上,她將滾水注滿暖水袋,再套上布袋放在被窩裏暖腳,豈料至翌晨起床時發覺右腳起了水泡,感覺很痛,當時她沒有即時處理,數日後皮膚發炎更出現爛肉,嚇得她馬上找私家醫院切除爛肉,她事後才發現暖水袋內側不顯眼位置有英文警告字眼:「DO NOT USE BOILING WATER」(不可注入沸水)。
麥小姐則說兩年前以98元購入德國製綠色暖水袋,去年12月她為暖水袋注滿三分二滾水,睡覺時用布分隔暖水袋及雙腳。醒來後卻發現腳跟對上出現如五元硬幣大小的水泡,她當時僅用生理鹽水洗傷口,未料水泡爆裂後流出血水及發炎,到醫院治理才確定傷勢屬二級燙傷,結果要花2.3萬元治療。
記者把令兩人受傷的暖水袋,加上記者在藥房買的藍色中國製暖水袋,交予理大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作測試。綜合醫生及盧覺強意見,若暖水袋表面溫度超過60℃,在數分鐘內即可造成灼傷,盧國強把滾水注入一暖水袋後發現,以白色及藍色的中國製暖水袋較危險,因兩袋注入滾水後最高溫度可達68℃,綠色暖水袋最高溫度則為58℃。
其中售賣灼傷皮膚白色暖水袋的日本城發言人稱需要了解事件才可作回應,但指以往未收過相關投訴;至於售賣藍色暖水袋的北角區藥房負責人吳先生則指,平均一個月出售兩打同類型暖水袋,但未收過投訴,他認為只要有布包裹暖水袋即可安全使用。海關回應指市面出售暖水袋受<消費品安全條例>監管,必須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但海關未能回應表面溫度超過多少的暖水袋才屬不安全。

麥小姐用德國製暖水袋暖腳入睡,沒料到會灼傷腳。讀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