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估寒冬為暖冬 天文台失準

錯估寒冬為暖冬 天文台失準

【本報訊】上月乍暖還寒,天文台錄得平均僅得15.5℃,連同去年12月及今年1月氣溫統計,剛過去冬季平均氣溫16℃,屬於寒冬,非天文台預測的暖冬。
天文台解釋,失準是因為出現大氣橫流阻塞,冷空氣持續帶來寒冷天氣。天文台預測今春屬於暖春,平均氣溫不低於22.1℃。

鄰近將軍澳清水灣半島的幾棵楓香樹,新長出來的嫩綠新葉又轉紅。

乍暖還寒 楓香再轉紅

去年12月楓香轉紅,引來觀賞紅葉熱潮,直至葉枯落光。上月初立春前後極溫暖,位於將軍澳清水灣半島附近的幾棵楓香,也長出了嫩綠新葉。不過,上月情人節前至中旬之後,氣溫變得異常寒冷,上月底所見,部份楓香新葉出現鮮紅斑點,至近日所見,楓香的「染紅」情況擴大。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看過有關相片後表示,樹葉轉紅受日照時間長短和氣溫影響,楓香新葉再轉紅不常見,不排除與2月份乍暖還寒有關。
天文台去年預測剛結束的冬季(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氣溫屬於正常至偏高水平,即平均介乎16.6至17.4℃或更高,屬於暖冬。
不過12月及1月平均分別只有16.1℃及16.3℃,天文台昨公佈上月平均僅得15.5℃,較2月正常值低1.3℃。三個月平均僅得16℃,屬低於正常水平,即為寒冬。
高級科學主任李細明說:「月頭農曆新年同月尾都好暖,係中間比較凍。12月同2月都有長時間受冷空氣影響,分析同大氣橫流阻塞形勢有關,同佢相關天氣系統會移動得好慢,北方冷空氣南侵時間較長,令寒冷時間持續。」
李細明指出,目前電腦模式預測阻塞形勢的出現仍然有限,所以預測會有偏差,天文台的預測準確度大約為七成。他表示,由3月至5月的春季,氣溫料屬於正常至偏高水平,但是雨量或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