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左丁山係紐約CPJ嘅會員,會員咭放在荷包裏面,以便不時之需。CPJ即是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保護記者委員會),上星期在CPJ網站之News Alert就有劉進圖嘅圖片,標題係"Former Hong Kong Editor in Critical Condition after Attack",簡短內容係CPJ譴責襲擊事件,呼籲當局詳盡調查,將歹徒繩之於法。
世界各地發生記者遇襲之事,幾乎無日無之,料不到今次發生在香港,CPJ網頁顯示在2014年已有四名記者遇害,自1992以來共1044名記者被殺,615名被冷血謀殺,2013年有211名記者坐牢。
做記者係危險工作,相信好多新聞系學生入學時始料所不及,不過大部份遇害、殺害記者嘅事情係在落後國家發生,先進國家就比較罕有,因為叫做先進咯喎,自然懂得使用「合法」手段,逼使新聞機構就範及聽話,例如史諾登爆料,令美國NSA、英國GCHQ如何偷聽傳媒電話,監察記者及普通人民通訊之事,大白於天下,日本就沿用日本傳統,由政府發功,最近逼迫日本放送協會(NHK)全部十位理事簽下日子留白辭職信,等理事長籾井勝人(即係亂講慰安婦並非日本獨有嗰位)可以全權話晒事。佢有乜大把炮?咪係首相安倍晉三馬前卒囉。
前《明報》副總編輯,離職已久嘅阮紀宏在佢嘅「明報專欄」(二月二十六日)寫香港新聞業有史以來最自由,內有提及1960年代安妮公主訪港,《明報》一條標題:「打砲廿一響,送御妹過海」,此事在報壇流傳已久,左丁山睇完阮紀宏大文,向有關人士查證,阮先生記錯咗嘞,瑪嘉烈公主在1966年三月一日訪港,飛機在啟德機場降落,再坐慕蓮夫人號過海到港島皇后碼頭,海軍軍艦鳴響禮炮致敬,翌日《明報》新聞版就出現上述標題,「創意人」就係年青港聞版編輯韓中旋。標題出現後,華民政務司與查良鏞有溝通,查先生「撤換編輯」,將韓調往出版部,人工稿費不變,韓醒目到極,「體會老闆苦心」,自動辭職而去,轉到其他報紙,後來成為《成報》總編輯,享譽本地報壇,現已退隱享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