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場以外:港籃唔外流難取佳績

主場以外:
港籃唔外流難取佳績

不經不覺,廣州亞運距今已有4年,新一屆亞運將於今年9月在南韓仁川上演。港籃球員在業餘化的甲一孕育下,近年在國際賽場少有好成績,難道要重溫02釜山亞運勇闖8強的美夢,可一不可再?
2002年,港籃在宋方、蔡芳裕等高大球員缺陣下,仍能爆冷擊敗科威特,歷史性躋身亞運8強,當年首位登陸CBA、效力新浪獅的潘志豪功不可沒。然而,進軍國內一季後,儘管他透露曾有其他CBA及台灣球隊向他招手,惟最終仍選擇回流甲一加盟新青聯︰「國內雖有職業水平,卻沒有職業球證,所以決定回港發展。現在回想也不覺得後悔,畢竟總算試過。」

業餘波對抗性輸晒

然而,如果A餐是有黑哨的職業波,B餐是業餘波加阿豪口中「冇咁離譜」的球證,球員也應該揀A餐。不是支持黑哨,只是香港甲一球員雖技術不俗,但畢竟是業餘聯賽,當港籃出戰國際賽時,仍不得不承認體能與對抗性遠遜對手的事實;若有外流職業聯賽的球員坐鎮,對代表隊確有一定幫助。還望香港年輕一代以前輩為目標,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成為下一個潘志豪、羅意庭,外闖成功後再回饋港籃,在國際賽爭取佳績。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