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護士診所與病人見面之際,見到張伯一臉惆悵走來,他是我的病人,糖尿病控制得不錯,最近因為膽石問題在外科跟進。
困擾源自想得太多
他一直在診症室外等,我見完病人後便問他有甚麼事?他說上星期覆診外科,醫生說要動手術割取膽石,雖然醫生已詳細解釋,但他很擔心手術的風險,也聽一些朋友說割完膽石會有很多後遺症,故不知道應否做手術,加上很快又會抱孫,手術一旦出事,會不會沒有機會見到孫兒。
這些困擾一直令他很苦惱。我知道他是想得太多,於是讓他坐下來再慢慢勸解。我首先讓他明白會有風險,但手術並不是太複雜,他可以再仔細問一問外科的醫護人員。另外,我也引導他去了解如果不做手術,情況可能會慢慢惡化,到時做手術的風險會更大。
原來張伯還未將做手術的消息告知家人,我建議他應該與家人商量。他聽完後苦惱少了一點,臉上也見到少許笑容。之後,他做了手術,並已康復。有一日,我見到張伯與太太在診所外,原來特意到來多謝我,跟着的幾個聖誕節,每年我都收到一張聖誕卡,上面不僅張伯夫婦,還有他們子女的簽名。全家人一起多謝我,真有點喜出望外。
對醫護人員來說,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意見,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提點,對病人原來可以是黑暗中的明燈。從事護士工作三十年,病人說一聲多謝,其實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在忙碌工作的同時,能夠多一些與病人傾談,了解他們的感受,是我們應有的專業護理態度。
撰文:伊利沙伯醫院糖尿病顧問護師鄭美雲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