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更換或「炒」一位專欄作家,事屬平常,幾乎每一季度都會發生,只要副刊編輯或××版編輯打一個電話嚟:「對唔住,下一個月一號起沒版,多謝你幾年來幫忙,」專欄作家就知道係乜嘢一回事,從法律觀點睇,專欄作家或投稿人士係報紙之「供應商」supplier,如報紙不付稿費,作家就係一個「無抵押債權人」(unsecured creditor),若報紙不幸執笠,作家追稿費要跟所有債權人排隊等候賠款,等到算佢夠運。
專欄被刪除而向記者協會投訴,記協應拒不受理,受理的話,一定自尋煩惱,因此例若開,一年有起碼十幾人向記協投訴嘅話,報館肯睬記協先至儍,記協總不能干預報館之編務運作也。譬如一個「畢流香」專欄在「爽報」創辦時只維持一個星期就失蹤,但大家知江湖規矩,唔通儍到向記協投訴「被滅聲」咩?記協唔好將呢啲事上綱上線到新聞自由呀!
老牌左派/專欄作家/政協/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向記協投訴在二○一二年被「信報」取消專欄一事,便十分可笑。劉迺強在二○一二年一月十日在信報發表一篇「朋友,你已受襲了」奇文,內容指孫明揚在新政府大樓染上退伍軍人症,並非簡單,而係有陰謀論,有人發動生化襲擊。呢個陰謀論嚇親人,劉迺強指曾蔭權政府故意淡化事情,佢建議特區與內地成立一個聯合調查小組,向「生化襲擊」方向作調查,又講「未來數月或有攻擊」,更因此而引伸到要展開「二十三條立法」的討論。
劉迺強之「生化襲擊陰謀論」,當時無人理會,正常人一笑置之。曾聽過「信報」收到不少回響,指劉文不可取,信報於是「暫停」劉氏專欄,不過後來「信報」換了總編輯,「暫停」變成無了期,如果咁樣算係打壓新聞自由,香港報紙言論好容易變得離奇怪誕。試問政府總部至今有冇受過生化襲擊呀,現在劉氏同路人梁振英在政府辦公,有冇染病呀?記協肯受理劉迺強之投訴,真係一百歲唔死有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