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恐怖襲擊事件在民間引爆兩大情緒:仇恨與恐懼。隨着現場血腥畫面的傳播,隨着暴徒還有後續行動的傳聞,隨着當局對微博、微信用戶留言的篩選和屏蔽,這些情緒出現兩極分化,仇恨、恐懼的對象有的是針對暴徒,有的則轉向針對中共當局。
暴政為禍傷害超出暴力
首先,任何針對平民的殺戮行為都應受到制裁,無論其背景為何、動機為何。無論甚麼時候,殺戮平民都不能成為反抗暴政的手段。如果說,暴政是人民的敵人,那麼,殺戮平民是人類的公敵,不分民族、不分國家。
其次,反對暴力與反對暴政並不矛盾,這是公民良心的兩個側面。一些人因要反暴政而同情暴力,只因暴政為禍之烈對他們的直接傷害可能已超出暴力。這種情緒雖不可取,但也彰顯反對暴政的逼切性。有網民指出:「只要思考乃至譴責不及制度核心,所有譴責不僅是道義的且是安全的,關鍵是還可重複表演。」
其三,殺戮平民的恐怖襲擊,其本意既是對當局的挑戰,也是要挑起平民的仇恨和恐懼。如果說,無辜受害者的家屬怒喊「殺日殺疆」還有可體諒之情,那麼,打着維護人權旗號刺激受害者家屬的仇恨,叫囂「炸平南疆」的所謂愛國者,正成為煽動盲目仇恨、盲目恐懼的恐怖分子的幫兇。
治疆非着眼於民族平等
其四,反暴力輿論之所以夾雜反當局聲音,是當局長期未能取信於民的結果。無論所謂鐵腕治疆,還是所謂柔性治疆,都着眼於治,並非着眼於民族平等,中共當局如何取信於維族人?而把昆明平民被殺戮與新疆一家三口駕車自殺式衝撞天安門列為同類事件,當局又如何說服國際媒體?
其五,不論是當局要取信於民,要解決民族衝突問題,還是民眾要免於恐懼、免於冤冤相報的仇恨,都只能建基於民主、法治。中共拒絕走上正道,怎能阻止民眾揣測慘劇背後可能涉及高層權鬥,質疑有人借疆獨分子的刀剃兼任國安委主席的習近平眉毛?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