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至今,中國的科技股炒到癲,騰訊(700)固然是中流砥柱,板塊內其他股份亦炒上天,包括手機遊戲(後來熱炒下中國化了,改稱「手遊」),另外亦有電子商貿及衍生出來的支付股。這一切,沒有美國矽谷主導的科網熱潮,例如Amazon、eBay和Paypal,源源不絕為各國科網公司提供成功樣本,這些中資股也不會崛起。再近一點,沒有WhatsApp的「啟發」,相信亦未必有微信,也不能為騰訊帶來每股過百元的市值估值。
回到香港,上周財政預算案建議未來3至4年撥一億多元予中學尖子及大學畢業生,鼓勵IT培訓及創業,例如開發App等,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要「打造」另一個facebook。
打造傳奇應到矽谷
早前一篇文章在網上流傳,指若球王美斯在香港出世,最後會被勸放棄踢足球而成為隱青。科網的路可能更艱難,科網的創新,代表衝擊舊觀念。香港接受不了新事物,美國有人創立YouTube的年份,香港亦有人網上「分享影片」,當時港府沒有「抓緊機遇」,「打造另一個YouTube教主」,反而拉人封艇;太平洋另一邊的YouTube,賣盤給Google,成功「創新科研商品化」,發了。
當然,港府要的是跟,是要另一個fb教主,而不是首個XXX的發明者。但論跟,市場遠不及中國大。
香港人要成為IT傳奇故事,應到矽谷;要一味靠跟食糊,應到中國;香港政府有閒錢,還是讓香港做回本行,讓學生拿那筆錢去炒科技股,賺回大學那份Grant loan吧!
高明
http://www.facebook.com/AppleK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