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今早又頒獎,今年不少話題作,又多一線明星獲提名,因此事前關注度不弱,連經濟學者也忍不住抽明星水,更掀起了一場貧富懸殊的辯論。
哈佛經濟學教授曼昆(Greg Mankiw),算是知名度頗高的親共和黨學者,他的經濟學教科書相當有名,是不少大學的指定用書。他早前在《紐約時報》撰文,起了《有錢佬取之有道》這個惹火題目,並舉了一個例子:演員羅拔唐尼在《復仇者聯盟》中飾演Iron Man,收了5,000萬美金片酬,相當於一般打工仔1,000年人工,為甚麼沒有人驚訝?或者詬病他不值這個價錢?
CEO人工vs明星片酬 難比較
他接着解釋,復仇者全球票房收15億美元,唐尼的片酬只佔收入3%,因此物有所值。他更推而廣之,認為現時民間洋溢的憎人富貴情緒,是心理不平衡,查實不少CEO及銀行家都日理萬機,處理很多重要而複雜的決定,收天價薪酬有其內在邏輯。
企圖以明星片酬來為貧富懸殊開脫,確實有點牽強,先不論明星的回報,很多時也要仰賴制度保護。例如若非政府建立了一套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保障肖像權及打擊盜版,電影再受歡迎,也很可能沒有今天的票房。
再者,就算唐尼魅力四射,但有多少票房可以算到他頭上,其他明星或者特技的佔比又應該是多少,也不容易算得清。路透社一篇評論文章,便立刻以荷李活普遍存在的重男輕女現象,來反駁曼昆。文章以同樣高人氣的女星Jennifer Lawrence為例子,指她拍飢餓遊戲(Hunger Games)首集時,僅收100萬美元酬金,但全球票房卻狂收7億美元,到了續集,雖然片酬十級跳至1,000萬美元,但相對續集票房8.3億美元,仍然比唐尼便宜一大截。荷李活叫座力最好的女星安祖蓮娜,片酬連男明星最高頭十位也不入。說明具同樣叫座力的一級明星,也相當海鮮價,沒有既定準則。
企業破產 錯的永遠是下屬
所以,拿明星或運動員等例子,來為其他高薪CEO或銀行家平反,很難不被人批評為以偏概全。起碼唐尼的身價,是由觀眾一人一(戲)票選出來,用真金白銀去回饋他的演出,若他演得水皮,拍了一部爛片,立時便會被懲戒,並反映在票房之上。
反而我們見過不少CEO把企業推向破產邊緣,又或者有銀行被監管機構查完一次又一次,用公帑救了一趟又一趟,但銀行高層仍然可以在業績不前下加酬金,而且錯的永遠是下屬。要將他們與Iron Man寫上等號,顯然大纜都扯唔埋,莫講話將貧富差距合理化。
今日看奧斯卡時,不妨思考一下這個嚴肅的課題。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編按:金融中心由本周起將會改版,引入更多新專欄,中門大開將改為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