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聯邦儲備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正式登場,這位鴿派經濟學家將如何主導環球財經市場,不少專家已作分析,輪不到我這個只讀過幾年經濟學皮毛的師奶說三道四。想談的是關於她在67歲之齡攀上人生高峰、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與她相交相知36載的丈夫,實在功不可沒。
常說成功男士的背後,總有位令人動容的女性;同樣地,成功女士的背後,也有一位不理世人目光、為遷就妻子事業而甘願留守家中帶孩子的好老公。較耶倫年長六載的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很早已被視為天才經濟學家。二人在聯儲局的午宴邂逅,拍拖半年火速成婚。「我倆不只性情相融,對宏觀經濟的看法也相當一致。唯一的小分歧,是她較我更稍微支持自由貿易。」結婚24年後,阿克洛夫在2001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公開他與太太在公在私合作無間的婚姻生活。
由於丈夫名氣大,曾幾何時,耶倫一直被視為他的附屬品。婚後二人一同辭去聯儲局的工作,阿克洛夫前往英國倫敦大學,「帶挈」耶倫也在該校取得教席。那時大家都不知道她是誰,只知道是某人的妻子。兩年後二人一同返回美國,邊教學邊從事學術研究,家庭生活為他們的事業帶來正面衝擊,甚至將經濟學理論應用到生活,譬如說,當要為兒子聘請保母時,他們願意多付一點,希望質素有保證之餘,也令受薪者工作時更落力(情況一如香港家長願意多付工資,以獎勵及挽留表現好的家傭)。此經驗直接影響了這位央行行長對勞動市場的鴿派主張。「在失業率高企時削減工資,工人會憤而辭職、抑或因感到不公平而放慢手腳按章工作?」
二人經常在家中的餐桌上討論時局,合共發表過不少學術論文,尤其關注家庭生活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阿克洛夫認為,對低下階層而言,單身男士因為無處展露才能、空餘時無所事事,較易自暴自棄,「低結婚率會導致更多社會病態,吸毒、犯罪率會隨而上升。」反之婚姻會帶來養妻活兒的壓力,令男士們工作更勤奮。聯儲局去年披露他與妻子合共擁有的資產值介乎3,744萬至1.01億港元,或許正印證了婚姻生活令人賣力工作的理論。
1994年對耶倫一家而言是重要的一年,她獲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委任為聯儲局委員,三年後出任總統經驗顧問委員會主席。如日方中的事業令她難以全心全意照顧家中兒子,阿克洛夫毅然放棄工作當上家庭主「夫」。「當她在聯儲局時,我盡可能擔起所有家務,作為對她的支持;當她晉身白宮後,每天面對政治風暴,我作為她心靈支援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這位被《時代》雜誌稱為「Mr. Janet Yellen」的諾獎得主,一點不以回歸家庭為苦差。在一室經濟理論薰陶下,兒子Robert跟隨了父母的足跡,現為英國華威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作為百年央行首位女行長,耶倫功過尚是未知之數,但其鶼鰈情深的故事,則可算是新世代成功女性的典範。
作者:蕭煒春(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