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服 妖 - 俞曉群

蘋果樹下:服 妖 - 俞曉群

春秋閔公二年,晉獻公讓他的兒子申生帶兵討伐東山皋落氏。賜予他的服裝卻左右不同顏色,像半個國君的衣裳;賜予他佩戴的飾品也是一個半環形的金玦。申生身邊的隨從說,君王不信任你了。否則他應該賜予你純色的衣服,完美的玉佩。你要注意安全。四年後,申生因讒言困擾而自殺。
漢代儒生評價,申生的故事類似於服妖的現象。在五行占卜,服妖被歸於「木」的名下,也就是當五行中的木發生變異時,世間會出現「貌不恭」的現象,其表現之一就是奇裝異服的流行。正所謂「風俗狂慢,變節易度,則為剽輕奇怪之服,故有服妖。」
漢代桓帝當政時,京都婦女崇尚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等裝束。所謂愁眉,是把眉毛修得細而曲折;啼妝,是在眼睛下方塗脂,好像哭泣一樣;墮馬髻,是把頭髮挽向一側;折腰步,是走路時,足不在體下;齲齒笑,是表情好像牙痛一樣,樂不欣欣。後人考證,這些現象是從大將軍梁冀家中流傳出來的。當時梁家婚媾皇室,大作威福,將危社稷。這些病態之美的形成,預示着家運的凶險。後來,梁家確實落得誅殺九族的下場。
歷代服妖之中,關於帽子的故事不少。春秋時期,鄭國的子臧喜歡收藏一種「鷸冠」,也就是成語「鷸蚌相爭」中那種鳥的羽毛裝飾的帽子。由於這種鳥知天時,天將雨時,它可以先知,所以插這種羽毛的帽子又有「術氏冠」之稱。於是鷸冠就有了服妖之嫌,鄭文公甚至因此派人去殺死子臧。
漢代昭帝時,有一種「仄注冠」,這種帽子高九寸,是大臣入朝拜謁時用的。王賀做了許多仄注冠,既送給大臣,還送給家奴。顯然犯了忌諱。王賀為王時又見到一隻大白狗沒有尾巴,還帶着一頂「方山冠」。這種帽子上繡着五彩,是樂舞人的服飾。這都是妖孽之象,預示着王賀的悲慘下場。
關於帽子,還有很多記載,諸如高山冠、破後帽、倚勸帽、帽裙覆頂等,都有故事,其中也有可笑之處。比如唐代,大臣喜歡用木頭雕刻官階頭像,嵌在帽子上。許多官員都效仿,一時間製木像的作坊門庭若市。工匠拿起一塊木頭就喊:「此斫尚書頭,此斫將軍頭,此斫軍容頭。」被認為不祥。
再有,關於女人髮型的故事也很有趣。上面提到,漢代流行的墮馬髻,歪束着頭髮,意為走上邪路的凶兆。唐宋年間,婦女流行的圓鬟椎髻、囚髻、拋家髻、朝天髻等,在術士的判斷中,都是不祥之兆。而楊貴妃喜歡以假鬢為首飾,並且喜歡穿黃色的裙子,當時有人歌曰:「義髻拋河裏,黃裙逐水流。」最終預示着楊貴妃悲慘命運。
服妖也包括一些用具。漢靈帝喜歡馭驢,經常駕着四匹白驢戲耍。結果百官效仿,當時驢的價錢比馬還貴。《易》曰:「時乘六龍以御天。」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況且驢是村夫用於負重之物,皇帝駕馭,當然不有悖綱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