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香港拯救 日本年輕藝術家

元氣堂:香港拯救 日本年輕藝術家

「如果沒有認識Keumsan畫廊,二○一一年讓我參與香港亞洲酒店藝術博覽會(AHAF),如今我可能已經放棄藝術,回到父母的印刷廠了。」日本年輕藝術家松枝悠希(Yuki Matsueda)說。一九八○年出生的松枝悠希,自二○一一年來港參與藝術展,受到國外藏家的青睞,前途喜見曙光。其作品介乎平面與立體之間,如捕捉蛋黃飛出蛋殼一刻、出口圖示變成逃離出口的立體雕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在他的作品中,乖離而且視覺生動,能表達要逃離常規的觀點。「人類,尤以日本人常被社會常規框住思想。例如因為日本只流行傳統和風和動漫兩種藝術風格,畢業前我把作品拿到畫廊都被拒絕。」他感激香港人對好作品很敏銳,不會跟風,尋找各自喜愛的藝術品。

受父母印刷廠的啟發

出生茨城的松枝,兒時時光都在父母的印刷廠裏,「日日夜夜地剪紙令我愛上藝術。」他坦言曾掙扎應否繼承家業,「幸得父母鼓勵,說當藝術家這條路很難行,要堅持到底。」沒想到父母的話比神明更靈驗。他更說:「以前我採用鐵的材料較多,但好像總難找到自己的風格。有次製作一個導彈作品時,把熱熔的塑膠套入導彈卻失敗了,但我被那塑膠的形態深深吸引,自此以塑膠為主要的創作材料。」松枝作品深受平面設計大師福田繁雄的黑色幽默所影響,作品同樣有趣。只是,過往幾年作品風格略為單一,跳出平面框框的風格最後會否又成另一個框架?豈不是自打嘴巴?他卻說:「我作過一些資料搜集,現時全球只有我創作這風格的作品,所以相信仍有空間發展。來年我亦會嘗試創作一些凹陷的、圓球體的作品。」

Sunlight (2012)
核能標誌上的其實是太陽能板,3.11地震後給予藝術家的反思。

Daruma (2014)
日本有向達磨(Daruma)許願的傳統。在這個作品中,跳出來的達磨正是藝術家本身的象徵,表達人不應迷信,而應靠自己努力的訊息。

For Them (2007)
有次製作一個導彈作品時,松枝把熱熔的塑膠套入導彈卻失敗了,但被那塑膠的形態深深吸引,自此以塑膠創作。

今年AHAF香港二○一四的重點展覽,除了松枝悠希的作品外(房間七五六),還包括六歲澳洲天才抽象派畫家艾麗塔.安德魯(Aelita Andre)的個人畫展(房間七六六)。畫作屢獲國際大獎、在拍賣會上以高價成交,被喻為再生Jackson Pollock的Aelita Andre,由兩歲至今已賣出超過一百幅畫作,其中一幅成交價高達四十萬港元。(詳見二月二十七日副刊《來自星星的小畫家》專訪)此外,國際知名華人設計師藝術家陳幼堅亦會以短期生活概念店(Pop-up Concept Store)的方式分享生活狀態、探索人文趣事、尋味藝術真知和實現無窮創想(房間七一一)。

記者:陳芷慧
攝影:陳永威(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去屆博覽會於房間展出各藝術家的部份展品。

第五屆香港亞洲酒店藝術博覽會2014

日期:即日至3月2日
地址:馬哥孛羅香港酒店7F & 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