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膽虹手記:如何延續神話 - 沙膽虹

沙膽虹手記:如何延續神話 - 沙膽虹

財政司司長新一份財政預算案,2014/15年度經常性開支突破3,000億大關,全年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21.7%,超逾20%警戒線,他還預警後年開始的往後三年更會爆升至22.4%,若情況持續下去,2020年打後就開始有結構性財赤。當然,正如很多人所說,這只會在甚麼都不做的情況下才發生。但不可不知,香港是個開放型經濟,政府能夠做的東西的確很少,特別是步入2018年之後,勞動人口開始下跌,香港步入老年社會,一個勞動人口要養較多的老人,若然不從輸入勞工和專才、利用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輸入更多未來可成為香港勞動力的人,香港想不斷擔挑都難。
香港之所以有今天,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動亂時期大批有資本的商家避亂來港,接着中共建政,三反五反,大躍進,又令大批廣東省居民離鄉別井偷渡來港,成為香港的勞動生力軍,帶動香港出口貿易發展,才登上亞洲四小龍。
沙膽虹的爺爺、父母都是四、五十年代來港,爺爺本來是校長,來港後在日夜校繼續當老師。父親本來當老師,來港後改行做製衣廠,媽媽主持家務之餘,還穿塑膠花剪線頭幫補家計,養活我們四兄弟姊妹。這大批勞動生力軍在港生兒育女,下一代有機會在港接受教育,至今正屆精壯之年,處人生高峯,而香港又把握到國內開放改革的機遇,當製造業北移珠江三角洲時,自身成功轉型,才可以是火鳳凰,每個經濟周期都能重生,而且再創高峯,一浪高於一浪。
這個神話還能持續下去嗎?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仍是存在,但香港出生率偏低,快步入老年社會,勞動人口下降,必須急謀對策。日本前車可鑑,衰退至今20餘年,未見振興,股市只是高峯期的三分之一左右,東京樓價也才回到高峯六至七成。

沙膽虹

twitter賬號:khcheu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