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重因,眾生重果。
只看見果,只看重果的場面見得多了。家嘈屋閉之後,第一時間總有小角色走出來,七情上面,以天問式的悲壯情懷,喊一句:怎麼會搞成這樣?然後大家長就訓斥各人,你,不該這樣對你兄長這樣說話,你,你也不該對弟弟動手,這成何體統?
情侶吵架,兩人都說了難聽的話,例如:不如分手。這時候,總有個旁人做和事佬,又發起大悲憫起來,來一句:怎麼要搞成這樣。權威的中間人或會嚴厲些:你們都給我閉嘴,分手是你們可以說的?以後這些傷人的話,別讓我再聽到。
然後呢?然後這家庭就和睦了?那情侶就分不了手?聲色俱厲或悲天憫人時發出那一聲「為什麼會搞成那樣?」,其實只着眼於眼前的果,這個果太壞了,我們要制止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因呢?明明在問為什麼,大多數情況卻沒有再追因究柢,為什麼會吵起來打起來,為什麼好端端會喊分手。分手兩字,可能是一時過激了,但心中若無醞釀過這激烈的念頭,憋住了很久,真的沒事找事嗎?以後不說分手,以後不吵不鬧,關係就隨即還原歸零了?由因到果,中間有緣,不在因緣上做工夫,卻只想毀掉消滅了那個讓人看了聽了煩心的果,那果還是會成蔭,再結果開花,繼續繁衍開去。
重果重因,這話許多人聽了,第一時間也只往好果上理解,凡人只亟欲求得好結果,菩薩會重視有無種好因。然而,出了惡果,這話更用得着,說得中。因為,總是感慨為什麼要搞到這地步的人多,會問下去,在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