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Big Day一生人一次,想為這天更添意義,不妨考慮將婚宴的剩食回收,轉贈給有需要的人士。尹邦彥(39歲)創立環保團體「環保熊貓」已經兩歲,一直致力推廣珍惜食物的訊息,去年更推出婚宴剩食回收服務。雖然在香港這「環保沙漠」中,此綠色的熊貓存活得較艱難,惟他仍盼「愛食物、勿浪費」的價值觀能如雨後春筍般,植根在更多人心中。
記者:王淑君
本周日是社工Kate(27歲)和丈夫的Big Day,早在籌備婚宴時,Kate便開始聯絡環保團體,盼將婚宴的剩食回收,轉贈給有需要人士。「嗰啲(食物)仍然乾淨、好味,唔值得扔!」Kate惋惜地說。她又表示,曾想過自行打包剩食,惟考慮當晚「自己唔會有時間」,於是透過朋友介紹,找到了環保熊貓協助。
按地區決定派發點
環保熊貓主席阿邦當晚帶同五位義工在10時半到場,義工當中包括他的太太、一歲半女兒嘉嘉和岳母。阿邦表示,機構現時由15名義工協助,「通常邊個義工有時間就會出嚟,但太太同囡囡就每次都一齊出動!」阿邦笑言。
當晚11時半,婚宴順利完成,酒店職員把剩下的食物用食物盒封好,交予阿邦和義工。他們立即拿食物乘車出發,「每次我哋都會根據回收嘅地區、收到幾多食物,決定去邊度送畀露宿者,盡量避免僧多粥少」。
記者跟隨他們來到黃大仙一條行人隧道,該處有四位露宿者。當他們收到仍溫暖的飯盒時,十分高興,連聲道謝,更急不及待「開餐」。過了兩個月露宿生活的阿峰(36歲)直言:「好開心,三餐都食麵包,好少食到炒飯。」露宿了一年的「鄰居」羅先生(63歲)則指甚少獲得仍然溫暖的食物,他感激道:「好多謝,咁有心過嚟畀我哋!」
受助者喜悅成動力
阿邦表示,他會請婚宴的司議向賓客說明雖然剩食會被回收,惟需以「食晒」為前提。他更坦言最喜歡「食白果」,「曾經試過出動,但當晚冇剩食,達成咗冇浪費食物嘅目標」。他又指,露宿者或低收入人士接到食物的喜悅是他們一直堅持親力親為的動力,也有新人認為他們的工作甚有意義,主動提出成為義工。
「我哋有啲長期合作嘅商戶,回收麵包西餅,過年時收到蘿蔔糕同糯米飯。試過分一啲較貴價嘅西餅畀一位婆婆,佢話佢咁大年紀都未食過咁好味嘅西餅,我覺得好感動。」他憶述道。
查詢電話:9754 8235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環保熊貓網頁: http://www.spa.org.hk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