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部:跟同鄉吃同鄉會

食字部:跟同鄉吃同鄉會

昔日從內地來香港打拼的人,很多都是隻身來港,對於在這陌生地遇上同鄉自然份外親切,特別看重鄉里情誼,所以紛紛成立同鄉會。部份同鄉會像上海總會和潮州商會都會有餐飲部,提供的自是正宗家鄉菜,以嘴巴解鄉愁。他們最知道家鄉的飲食文化和味道,所以來同鄉會的都不用看餐牌,只要說出想吃的家鄉味,經理便會度身設計出最合口味的餐單。這次跟同鄉上同鄉會試菜,見識真正的家鄉風味。

記者:謝翠玲

攝影:伍慶泉

扒粥便知「架己冷」

潮州
陳幼南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
「如果只能選一個詞語來形容潮州菜,『清淡』兩個字。」
陳幼南主席說潮州人愛喝茶,無時無刻都可以喝,不過如果太餓的話便不要喝太多,怕會茶醉。

潮州商會1921年成立,潮州人鄉里之情份重,對同鄉份外照應,發展下來,上環一帶也住了不少潮州同鄉,所以商會選址在上環。商會會員俱樂部的「私家廚房」由茶飲到菜式無不盡量保持潮州正宗,令同鄉倍感親切。陳幼南是現任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他說如果只能選一個詞語來形容潮州菜,「清淡」兩個字。陳幼南說潮州是沿海地區,「捉到甚麼便吃甚麼,像那個魚飯,以前是漁民把魚像烏頭、黃花魚、大眼雞等烚熟,打開便扒着魚肉當飯吃。又例如那個蘿蔔煮馬友,也是我小時候家裏常吃的食物。」

潮州人的功夫茶多以小壺或茶盅來泡茶,小杯盛茶可保滾熱。至於茶葉選擇,最正宗的潮州茶葉要選鳳凰山單欉,配上桂花的更帶有陣陣花香。

潮州人吃熱粥會用筷子助散熱。

福果芋泥(上)
傳統芋泥以豬油做,這兒的以橄欖油推成,綿滑不膩。
炸油粿(下)
潮式傳統甜品,咬開是花生、芝麻和糖碎。

未必名貴但刁鑽

潮州人不一定要吃得名貴,卻吃得算刁鑽。「我用那道護國菜來跟你說。你有看過那像太極圖的綠白羹湯吧?當地人用番薯葉來做菜,但卻不是直接把葉子切碎便算,而是浸泡後再用小竹片把菜葉刮下來才煮,吃起來才會滑溜。」而另一樣可以證明潮州人食得刁鑽的證據,其實是汁醬。魚飯上桌,少不了跟着一小碟帶鹹且香的普寧豆醬來點吃。陳幼南說,也可以加點白米醋來拌入豆醬中,鮮味又會變得不一樣。再來炸三寶,並連着三小碟醬汁上桌,陳幼南忍不住要一一指導我點醬汁,鹽水韭菜一定要配有微發酵的普寧豆腐,蝦棗必配潮州桔油,而炸芋卷要點甜豉油,次序亂不得。
跟潮州人吃飯,怎樣才知那人是不是 「架己冷」?沒想到竟是一碗潮州粥。陳幼南先笑笑給我說了一件事:「有次我和其他會董請了一位朋友來俱樂部吃飯,潮州粥上來,全桌九個潮州人都自動拿起碗筷『扒粥』,剩下那朋友用湯匙,我解答到你的問題吧?」陳主席再次捧起那碗熬得稠身的滾熱潮州粥,只見他用筷子在粥裏左撥一下,吃一口,然後右撥一下,再呷一口,不消五分鐘便消滅了一碗熱粥。「潮州人愛吃熱粥飲熱茶,你看那杯功夫茶跟粥一樣,不熱不喝!」

手撕凍烏頭
坊間潮菜館的魚飯只把魚烚熟打開便直接上桌,這兒的卻是把烏頭醃製後蒸熟放涼再手撕拆肉。

老香黃水$80/壺
(四位份量)
這黑黝黝的東西喚「老香黃」,是由潮汕運來的醃佛手瓜,這顆重兩斤便要$600,切片用來泡水有清肝作用,這裏也可享用。

清燉荷包鱔湯
荷包鱔湯一般做法要燉上三小時才可出味,將包好的鱔加入白胡椒、瘦肉、火腿、菜膽,再注入魚湯同燉一小時,出來的效果湯味鮮濃。

香港潮州商會會員俱樂部
地址:上環德輔道西81-85號一樓
收費:個別設計菜單,五餸一湯,午餐每位$180,晚餐每位$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