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棕地用途  產業搬入大廈

改善棕地用途  產業搬入大廈

【本報訊】民間團體一直批評政府對分佈新界各區的「棕地」未有用得其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終在預算案宣佈,已要求相關政策局和部門研究可行的改善措施,包括將部份原先位處棕地的港口後勤及貯物等業務,遷入多層大廈,以騰空土地作其他用途。土地正義聯盟告誡政府不要以開發棕地為由,「順手搞埋」自然綠化地帶。
棕地是指自然環境已受到各種破壞,基本上無法修復,並構成污染、噪音、水浸、交通擠塞等問題的土地。消息人士指,除新界東北外,元朗南和洪水橋各有100公頃棕地,這些土地主要用作貨櫃車場和露天貯物等用途,當局會考慮參考外國經驗,將這類業務遷入多層大廈,以騰空土地作其他用途。

環團:勿搞埋綠化地

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朱凱迪指,由於棕地多位處農地之上,現時衍生不少排污問題,新界西部不少河流污染都與此有關。他樂見政府終願意着手研究和處理新界棕地問題,但重點是當局不能藉開發棕地為由,「順手搞埋」自然綠化地帶,否則便會失去當初民間團體提出開發棕地的意義。
但朱凱迪指,暫未見到政府對開發棕地有仔細方案,「好多相關產業都喺夾鏠中生存,若果真係要變成多層大廈,係咪做到有誘因吸引人起;業界係咪有能力付擔租金,呢啲問題政府都好似冇研究過」。他指棕地上的修車廠或小型工廠等,都有可能搬至多層大廈,但貨櫃則因為其體積要特別處理,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