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最好當然係產品又賣得,食水又夠深。但如果市場轉變,迫你兩者要犧牲一樣,那麼應該當機立斷,選擇賺少啲去keep銷量,還是「歎慢板」慢慢賣,盡量維持利潤水平?海迪勢估唔到,「鞋王」百麗(1880)似乎選擇了後者。
百麗鞋類業務毛利率去年達68.7%,經營溢利率22.9%。首席執行官盛百椒曾笑言,百麗利潤率已經要超越LV了(去年LV毛利率及經營溢利率為65.5%及20.2%,真係低過百麗)。當然,兩間公司結構、業務不盡相同,難以直接比較。但LV經營的是真正「品牌」,年年花大手筆做廣告宣傳;而百麗旗下牌子,有冇咁強大品牌效應,令佢可以勁到有同國際名牌媲美的利潤率?
百麗過往成功,與百貨公司高速增長息息相關。由於百麗擁有國內十多個最主要的鞋履牌子,令它在傾租約時,有着無可匹敵的議價能力:一係就N咁多牌子逼晒入去,一係就一個都唔入。這其實是種壟斷優勢。時移勢易,網購冒起,令更多細經營商都可在網上平台一同競爭。故現在要鬥的是回歸生意最基本:你產品本身夠唔夠競爭力?係咪真係value for money?這才是百麗應該要回應的問題。
後記:其實海迪今日無冇心情寫股票。願所有新聞工作者平安,繼續堅守崗位。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