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社會福利經常性開支約569億元,比去年增加50億元,其中安老服務開支由38億元增至54億元,增幅逾四成。不過,安老措施大多是舊調重彈,今年新增1,171個安老院舍宿位,與近三萬人的輪候清單仍有大段距離。議員批評官員口說要籌謀人口老化,安老政策卻欠長遠規劃。
預算案公佈四項安老措施,撥款1.2億元,增加約950個資助安老院舍宿位,包括新建合約安老院舍、本地及內地買位。消息指,深水埗保安道及荃灣西的合約安老院舍將於今年內完工,連同買位可提供1,171個新宿位。預算案另增撥1.6億元,將51間長者活動中心升級為規模較大的長者鄰舍中心,後者增至170間;加上現有41間長者地區中心,均會增聘人手及增加活動經費,包括斥資2,176萬元加強照顧癡呆症患者。
仍有三萬長者輪候
安老事務委員會正研究明年起分期推出3,000張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資助長者入住安老院,政府已預留約八億元,但不計入今年度預算案。
消息指目前私營安老院空置率高,因入住的長者大多領綜援,付不起昂貴住院費,安老院欠缺誘因改善設施,期望藉服務券打破僵局,但預計未來兩年仍要靠買位應付資助安老院需求。目前約有2.4萬人輪候護理安老院宿位,平均等20個月;護養院則有6,373人,平均等37個月。
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批評安老政策沒新意,且欠缺長遠規劃,「滲吓滲吓,呢度做啲嗰度做啲」,難扭轉資助安老服務求過於供,促設全民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