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十年內有財赤」財爺暗批梁不守財政紀律

「不容十年內有財赤」
財爺暗批梁不守財政紀律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開倉派米」,導致政府經常開支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最新預算案中,字裏行間暗批梁振英,表明「先使未來錢」只會「禍及未來」、又指政府「更應緊守」財政紀律。長遠財政工作小組也發出預警,若政府公共開支增幅維持過往的高水平,最快七年後就會出現結構性財赤。曾俊華誓言「一定唔會畀佢發生」,絕不容許未來八至十年出現任何結構性財赤。
記者:白 琳 莫劍弦 林俊謙

財爺在記者會上被問及是否與梁振英不咬弦。

政府預計本年度總收入為4,301億元,包括700億元賣地收入,經常性開支達3,074億元,較去年增加8%。長遠財政工作小組根據經濟趨勢和人口結構變化,評估政府何時會出現赤字,推算出三個情景。首先假設政府收入增長維持於平均每年4.5%,若按過往每年約百分之三的開支增長趨勢提升服務,會令政府開支增幅,每年平均增加7.5%,這就會出現最差的情景,即七年後就有結構性財赤。
第二個情況是,若政府每年增加開支1%至2%開支提升服務,加上人口結構和價格調整的因素,則會令政府開支每年增6至6.7%,財赤會在八至十年後才出現。最「樂觀」的情況,是假設政府不增加和不改善任何服務,則即每年開支也會增5.3%,結構性財赤會拖到15年後,即2029年才會浮現。
政府消息人士稱,小組推算是重要預警,更指「任何官員」都應避免最差的情況發生,否則政府就是「不負責任」。

倘增開支 七年後財赤

小組又建議把公共開支嚴控在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0%。消息人士形容這是很好的指標,有數據支持,重申「所有官員」都應遵守,特首梁振英也同意量入為出。消息人士又明言,非常重視2014至2015年度,政府經常開支增長達8%並突破3,000億元的關口,一旦未來開支超越GDP的20%指標,政府必須按經濟環境研究各項開支的優次,甚至是否值得繼續推行。
事實上,2013至2014年度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已「爆錶」,達21.7%,明年預算開支比率為19.8%,但往後三年的預測開支又會再「爆標」最高至22.4%,「財政紀律」亮起紅燈。過去40年,僅有七年的有關開支比率「爆錶」。以往財政司多次預警政府或現財赤,今次是否「狼來了」?消息人士指,2018年後本港人口結構轉變會衍生結構性財赤。2014至2015年度政府經常開支,社福開支達569億元,比去2013至2014年度實質增幅達6.8%、教育開支為671億元,實質增幅5%。
另一政府消息人士補充,今次推算旨在預視未來財政問題,但該名消息人士拒絕交代哪個部門或官員沒有「緊守」財政紀律。梁振英上月發表施政報告時,堅稱政府能夠負擔經常開支增幅。對於是否與梁唱反調,曾俊華堅稱財政理念與梁的一致,但指量入為出「唔單止係財政司司長責任,亦係成個政府嘅責任」。他強調政府中期財政狀況健康,只需減緩開支增幅,絕對不用建議梁振英或政府「使少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