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然宣佈取消原定於九月在香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改在北京舉行。此舉旋即引起輿論揣測,將之視為中共防範「佔中運動」的訊號。事實上,建制派的言論早已為中央今天的決定埋下伏筆。
立法會財委會早前曾經審議籌備是次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的撥款申請,在相關會議上,建制派議員已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是次財長會議與「佔中運動」之間存在的互動關係,指出佔中運動可能會乘財長𥧌會舉行之時出現,更提出保安當局和警方必須提高警覺,避免香港出了亂子云云。
東道主習近平是否受那些建制派議員的見識影響,筆者當然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舉辦國際會議同所謂「展示國力」、「國家面子」有關。財長𥧌會在香港舉行,勢必成為國際媒體的焦點,而近期國際輿論已見越來越關心香港的民主發展,所以與政改問題相關的言論和行動肯定會有更大機會得到廣泛報道,屆時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對事件的處理一旦出現任何閃失,很可能使自己陷入相當尷尬的境地。中央因避開風險而決定把會議移師回京,實在不足為奇。
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所以能吸引國際媒體的眼球,是基於它是一個亞洲和美洲之間重要的外交和經貿合作平台。亞太經合組織的成立,讓各成員經濟體就不同的經濟議題交換意見和促進合作,當然,每次亞太經合會議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就是各國領袖穿上主辦成員國的民族服裝的合照。不過自金融海嘯後,近年全球焦點紛紛投向中國,所以中國主辦這一輪會議,對領導人本身的意義重大,萬一任何差錯亂子出現,他們會懂得面對,下屬又懂得如果交代嗎?
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也是各成員國之間進行多邊外交接觸的平台,讓不同國家的領袖就自己關注區域性的外交議題進行多邊商討。不少國家也會把握𥧌會的機會進行雙邊會談,如中美、中日以至香港與菲律賓就馬尼拉人質事件等雙邊會談均曾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舉行。所以即使亞太經合組織沒有制訂有約束力的經濟或金融政策的實權,仍然會成為國際焦點。
其實,香港本身也是亞太經合組織的成員經濟體,理論上作為今次會議主辦國的中國不一定要把財長𥧌會安排在這裏舉行。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是對外開放和制度健全的金融中心,在此城舉辦𥧌會是香港表現獨特一面的大好機會,也順理成章得到亞太經合組織其他成員支持,立法會也通過了撥款,一切在計劃準備中,如今突然作出更改,唯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中共自己認真盤算後,擔心香港問題國際化所致。
近日香港傳媒發生的種種打壓滅聲事件,實在不難讓人聯想到當權者正在透過一切手段箝制操控香港同時,也要減低國際媒體在香港「大做文章」、「說三道四」的機會。如是者,我們就更應該考慮藉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北京舉行的機會,展示香港人拒絕被任何勢力矮化打壓的集體意志。
陳家洛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