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魔鬼細節」罰款大縮水

機制「魔鬼細節」罰款大縮水

【本報訊】港鐵近月發生連串事故,合共被罰款1,350萬元,也揭示罰款機制「魔鬼盡在細節」。東鐵綫本月兩度因次貨絕緣體,令服務分別受阻4小時及3小時,但該兩次事故罰款,最後僅以服務延誤50分鐘及80分鐘計算。運輸及房屋局稱,當時港鐵仍提供有限度服務,故會以列車從起點到終點的行車時間延誤計算。多名立法會議員指,當局罰款計算方法與議員理解有出入,質疑有人扭曲機制。
港鐵昨向立法會一併提交多宗事故調查報告。本月9日及18日東鐵綫發生兩宗事故,同樣因架空電纜絕緣體損毀,保護裝置啟動斷電。港鐵證實涉事絕緣體有瑕疵,增加短路機會及影響裝置功能,而絕緣體由英國生產商Allied Insulators Limited內地廠房生產。港鐵雖形容該生產商為「歐洲名牌」,不過其英國廠房生產的絕緣體也有瑕疵,引發上月22日輕鐵服務受阻兩小時事故。3宗次貨絕緣體引發的事故,連累港鐵罰款共600萬元。

疑扭曲「延誤時間」定義

事故也揭示罰款機制存有「魔鬼條文」,根據多名立法會議員理解,港鐵事故罰款機制所指的「服務延誤」時間,應由事故發生計起,至服務回復正常為止。但運房局指若港鐵仍能提供有限度服務,另有計算方法,「服務延誤」時間僅指列車由起點到終點,較行車時間表多出的時間。
按照機制,東鐵綫本月兩次事故,雖令服務分別受阻4小時及3小時,但因仍有維持服務,故「延誤時間」只會根據延誤最嚴重的列車班次,較行車時間表多出的部份計算。兩次事故最長「延誤時間」分別為50分鐘及80分鐘,故港鐵只需被罰100萬及200萬元。
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圖)指,據他理解的事故罰款機制,「服務延誤」時間應指事故發生至恢復正常,中間服務受阻的時間,對兩宗事故的罰款額大降感愕然,質疑有人扭曲機制。他將要求翻查會議紀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