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話有「摱車邊」和「掹衫尾」——「摱」和「掹」好似差不多,其實級數有點距離。
「摱」車邊有指搭順風車,借別人之便辦自己的事,已算客氣了。「摱」有「扳」、「攀」姿態,即比你叻比你高級的人,不怎麼看得起閣下,人家車子已開動了,你奮不顧身也不理尊嚴,緊抓車邊不放,根本並非平起平坐,只為攀附和借力。唔夠班的人,靠實力上位不易,必須抓件水泡,若那車本身不夠料危危乎犯眾憎,你就跟錯大佬摱錯車了。
「掹」衫尾層次低些,它是「力扳」、「力攀」、「力挽」、「力扯」。掹着人家衣服後襬,連被正眼一望的機會也沒有,跟在屁股後頭比車子旁邊吃力些,受人提攜施捨的程度高些,但不需才能、立場、原則,反正有奶便是娘,有工開有得撈還即日出糧,何樂而不為?
舉例:該等躲在林鄭身後,托庇於689逆民意離奇提拔之庸官,以及一遇港人爭取自由民主示威遊行,便組織烏合之眾對着幹的政治打手金毛臨記,哪是「摱車邊」哪是「掹衫尾」?大家自行判別——方言精采又啜核,愛國愛港愛文化,怎可廢廣東話?